明神宗·朱翊钧《画眉山龙王庙碑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於赫龙王!不显其光;上下帝旁,嘘翕无方。为雷为霆,为云为雨;有开必先,靡求不与。我求伊何?黍稷稻粱; 尔与伊何?千仓万箱。眉山之下,龙王之宇; 迄用康年,谷我士女

[注释]

①原诗有序: 画眉山龙王庙在都城西一, 其地故有泉潭, 相传以为龙之所居,即其旁为庙,祀龙王焉。成化壬展(1472),宪宗纯皇帝祷雨有应,新其庙而勒辞子丰碑。万历十有三年(1585),春夏不雨,麦稼焦枯。以五月往祷于庙,浃旬之间,嘉澍(shu,及时的雨)屡霈,郊野霑足,三农忭舞。爱出内帑金钱重增葺之,为之记而糸以铭诗。

②於赫: 赞叹词,“於”读作wu

③我求伊何:伊,助词,无义。整句意为 “我祈求的是什么?”

④迄用康年:“迄”通乞,给予。《诗经·周颂·臣工》:“明昭上帝,迄用康年。”《诗集传》:“明昭之上帝,又将赐我新會以年年也。”

⑤谷我士女: 谷,养育; 士女,成年男女。《诗经·小雅·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系,以谷我士女。”

[赏析]

《画眉山龙王庙碑诗》是明神宗朱翊钧作于万历十三年(1585)的一首四言碑铭,据诗序可知,它是作者为了纪念求雨有验而作的称道龙王功德的颂歌。 自古以来, 水旱的威胁对处于农耕社会的国人影响甚大, 因此先民很早就建立起对风伯雨师、 水神旱的原始信仰, 祷神祈雨的仪式成了国家的盛典。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中华夏族的图腾·龙成了世间雨水的主宰神,四海龙王统治着水族,而河龙王、湖龙王、井龙王遍布各地,相应地各类龙王庙也纷纷建立,画眉山龙王庙也得以立于帝京西郊了。不论是民间还是官府对向龙王祈雨的仪典一直是很重视的,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贵为人中之龙的天子,在能 “为云为雨”的龙王面前也不得不俯首称臣了。

全诗十六句,可分四层。开首两句“於赫龙王,不显其光”,一声赞叹:“龙王啊龙王!像晴空里的一个霹雳,渲染出龙王那无穷的威势;威势何在?在于“不显其光”,大显其神威。不,同丕,大也。接下两句进一步说明:“上下帝旁,嘘翕无方。”龙王您腾飞于皇都的上空,但您的喷云吐雨的事人们却无从把握。句中 “嘘翕”意为呼吸吐纳,暗指龙王的纵风行雨,传说龙王打个喷嚏就会造成一场暴雨。第二层继续申说龙王的灵异,并称颂他的顺遂人愿。龙王能 “为雷为霆,为云为雨”。但万钧的雷霆既能打死为非作歹的恶人,也会误伤善类,同样云雨的不时也能给人们带来水涝和旱灾。好在此庙所祭祀的龙王是个福佑人间的善神,他对人们是“有开必先,求不与”。只要我们开口陈说,提出要求,龙王都会把它当作首要的事情去处理,没有不答应的。平淡的诗句中包含着对龙王的深厚感激之情。诗的第三层用两个设问句承前文宣示龙王的功德,将作者对本庙龙王的赞美感激之情向前推进了一步。既然龙王对我们是有求必应,那么我们祈求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风调雨顺的年景,是旱时的甘霖,因为这意味着“千仓万箱”“稷稻粱”的收成! 龙王适时下雨,也就给了我们“千仓万箱”的“黍稷稻粱”。这里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最后一层,诗作紧扣诗题,点出祀祷求雨的所在,并提出作者美好的希望。读这四句诗,我们好像看到这位虔诚的人间君主祈雨后回宫路上,又一次驻輦回望那 “眉山之下”巍峨挺拔熠熠闪光的龙王庙, 双手合十于胸前,心中默默祷告龙王赐给丰年,佑我子民的身影。

神宗在位前期,张居正主持朝政,推行一条鞭法,整顿吏治和边防,清丈全国土地,并任用潘季驯总理河漕,国势渐强。写作这首诗时,虽张已死,并被追夺官秩,但申时行、潘季驯、戚继光、海瑞等获用,还能支撑大局,加上神宗刚亲政不久,对国运还是比较重视的,因此他在祷雨后写的这首诗还能在礼赞龙王,乞祐丰年的言词内显出他对民瘼的关心,表达的感情相当真切。诗用四言体,古朴、质实,这比较适合于碑铭; 化用 《诗经》原句入诗,切合诗义,既体现了作者效法古代先王勤政为民的用心,也给诗篇映上一层古雅的色泽。四层诗每层一转韵,读来给人以活泼轻快的感觉。当然比起魏武帝慷慨苍凉的四言诗篇,它未免逊色,但在衰暮的明代诗林中,明神宗二十三岁时作的这首应景诗能够写得言之有物也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