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见《九华图》,为问江南有也无。
今日五溪桥上见,画师犹自欠工夫。
[赏析]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上有九峰,故号九子山。唐李太白游江汉,见九峰如莲花,改名九华山,并与友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以纪之,盖亦此山赋咏之始也。这首《望九华》 小诗,写出作者观景之余的 一点慨叹,一点惊喜。
诗由昔及今,由虚入实,因画说景。“昔年曾见 《九华图》,为问江南有也无。”诗人所见之图,已不得其详,但据前人所述,其山着实令人向往。《九华山录》称 ‘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 《青阳县志》言山 “峰之得名者四十有八,岩十四、洞五、岭十一、泉十七、源二,其余台石池涧溪潭之属,以奇胜名者不一。”至于上文所举《联句》更咏出其山秀异之神趣: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白)。层标遏迟日, 半壁明朝霞 (霁)。 积雪曜阴壑, 飞流喷阳崖 (权舆)。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 (白)。” 由此推想,文宗所见之画境,定然十分美妙,不然,诗人何以兴 “为问江南有也无”之叹? 常言道: 风景如画。画中之景融进丹青神手的理想,必臻至善,难以复加。换言之,九华之美,淡淡两句已写至极处了。画品之精,观者之慨,皆不难想见。
接下来,诗人以 “今日五溪桥上见”一语翻入实景。然而所见为何,终于没有说出,只道 “画师犹自欠工夫”,又是一叹。至于何由而叹,又留给读者去揣度了。这首绝句,无一字写景,又无一字不是写景,只将观画与观景相对照,衬托,辉映,融合,以发自内心的感喟与叹赏, 激发读者的想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