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天宝十三年夏秋间,岑参再度出塞,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中任职。此诗似当作于次年九月中,因十一月常清即自北庭奉调人朝,适值安禄山反,遂留御敌,未返北庭。题中“西征”事,于史无考。
毛先舒曰:“嘉州轮台诸作,奇姿杰出,而风骨浑劲,琢句用意俱极精思,殆非子美、达夫所及。”(《诗辩坻》卷三)岑参所至之地为杜、高足迹所未曾至,所经之事、所见之景,亦杜、高所未曾见,故其诗的奇姿奇气为杜、高所不及,原也是极自然的事。
诗的开篇以“君不见”三字提唱,以下两韵六句,分别以昼夜所见描写轮台(治所在今新疆米泉县境)一带惊心动魄的绝域风光。走马川,其地未详,然据诗意,似当在轮台附近。雪海,在今纳伦河西北苏联境内(见《新唐书·地理志》),据说“春夏常雨雪”(见同书《西域传》)。作者《首秋轮台》诗曰:“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已以为轮台地近雪海,显系夸饰之词,不过谓其乃塞外酷寒之地,预伏后幅之意。“平沙”句,弥望黄沙,迷茫无际,远与天接,一派大漠的奇景,尽于此如同口语的七字之中,因此方东树谓为“奇句”(《昭昧詹言》卷十二)。其实下边写惊人视听的狂风的三句,语言不假雕饰,而意象如在目前,又何尝不奇?
诗从写景落笔,意在为下文蓄势,为唐军将士形象的描绘创造条件与气氛。“匈奴”三句,才扣题“出师西征”转写战争。前两句写敌军乘机侵扰,后一句写唐军出兵征讨。从这敏捷而果断的反应中,一种誓静边尘的英雄精神似已隐隐拂面而来。以下六句,都用悬想之词写“出师西征”途中情景;承前以风、寒两字构成种种意象,渲染环境艰苦,以突现唐军将士上下一体、纪律严明、勇往直前的英雄群象。末三句“应”字、“料”字的揣度预料之意,有了前边成功的形象描绘,遂显得切情入理,极其自然。最后以等待捷报收束全诗,可谓水到渠成。
沈德潜曰:“三句一转,秦皇《峄山碑》文法也,元次山《中兴颂》用之,岑嘉州《走马川行》亦用之。而三句一转中又句句用韵,与《峄山碑》又别。”(《说诗晬语》卷上)以自然劲健的语言写奇情异景,加之以三句一转、句句用韵这繁弦密节、奇突不常的节奏,遂构成了这首诗“奇姿杰出”的艺术特征,而这正是岑参边塞诗创造性之所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