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风物何其多两江春水唱到今》楚地竹枝词研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荆楚风物何其多两江春水唱到今

1999年,徐明庭辑校的《武汉竹枝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隶属湖北地方古籍文献丛书之一。2006年12月,徐明庭、张颖、杜宏英共同辑校的《湖北竹枝词》,也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如果说《(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校注》和《(罗汉)汉口竹枝词校注》是对武汉竹枝词“点”的研究、个体的研究、纵向的深度的研究,那么《武汉竹枝词》和《湖北竹枝词》,则无疑就是徐明庭对竹枝词“面”的研究、群体的研究、横向的广度的研究了。点面结合,足见徐明庭先生在竹枝词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确乎无人超越。

其实,徐明庭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酝酿《武汉竹枝词》,而在90年代后期,就开始计划编撰《湖北竹枝词》。徐老生于1927年,为何在退休之后的花甲之年,甚至过了古稀之年,毅然以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去组织编写这两本书呢?我们得从头说去。

1980年之后,全国各地开始编修地方志,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的《中国地方志》,发表了《关于搜集和研究竹枝词的呼吁》,许多有识之士用唯物主义观点对以往的竹枝词进行了新的考察,发现竹枝词与地方志有着“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作用。钱基博先生为秦锡光的《锡山风土竹枝词》作序时特地指出:“搜奇采胜,往往有邑志之所未备者。”徐恭时也曾说过:“笔者在探索地方史志时,时遇障碍,没从竹枝词治疗中获得刃解。因此深感竹枝词与史志的关系,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毛泽东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提出要从民歌中寻找出路,而竹枝词正是向民歌学习的范例。141于是,竹枝词的重要性逐渐被人认可。随后全国各地开始梳理和辑校竹枝词,也有一批创作竹枝词的新诗人出现,不少报刊陆续刊登反映各地新貌的竹枝词。一时间,不少地方陆续出版了通代的,断代的,一个省、市、县以至全国性的竹枝词集,甚至还发行了反映伦敦、柏林、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地风情的《清代海外竹枝词》,可谓洋洋大观。较早创刊的《龙门阵》,率先推出了《山歌闻竹枝》的专栏,发表新创作的竹枝词和有关研究文章。就以武汉地区而言,就有贺捷、万文武、李远源、白雉山、李西亭、余文祥等诸多诗人,针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武汉市的变化,创作了一批深受读者欢迎的新竹支持。竹枝词的研究和创作也方兴未艾。遗憾的是武汉地区一直无收录作品较多的竹枝词专集问世。对于从小就开始搜集和研究竹枝词的徐明庭而言,无疑是一个未能完成的夙愿。虽然说,徐老早在1946年就已经收集了武汉竹枝词三千余首,但是在人所共知的历史原因,那些搜集到的竹枝词统统都散失了,其实不乏珍贵的稿本和手抄本。于是徐老竹枝邀约几位朋友,开始整理和搜集武汉竹枝词的工作。

《武汉竹枝词》共收录了清康熙年间(1662—1735年)到1945年二三百年间50家1095首竹枝词。为给有兴趣的研究者铺路,本书还特意附录了叶调元与罗汉两大家《汉口竹枝词》的自叙、凡例和各家的序文与题词,还附录了徐老自己写的“关于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和“关于罗汉的《汉口竹枝词》”两篇研究文章,较完整地介绍了叶、罗两本诗集的有关情况。

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收录了清康熙至宣统年间彭心锦、徐志、姚鼐、朱在镇、陈瑞琳、邹维鲁、周乔龄、萧德宣、陈道、叶调元、施襄、沈子星等28家的竹枝词,下编收录了罗汉、逸群文伯超、大荒生李静轩、吴炳炎、蔡寄鸥、傅彦明等22家的竹枝词,基本囊括了清康熙至1945年竹枝词创作的大家和主要作品,填补了武汉地区竹枝词的空白,为以后的武汉竹枝词研究树立一个里程碑。

1999年,徐老辑校完成《武汉竹枝词》,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湖北竹枝词的整理和辑校工作。在总结《武汉竹枝词》辑校时间跨度和作者广度不足的遗憾之后,《湖北竹枝词》的辑录工作更加周详和细致。

《湖北竹枝词》辑录了上至唐代、下讫民国后期的鄂籍与非鄂籍人士描述湖北的竹枝词4486首。从铺陈空间而言,有总括湖北全省的,有分述某一州县乃至一街一巷、一桥一村、一人一事的;从时间段落而言,自唐宋至元明,讫于清末民国,上溯前年,下涉现世,共同编织成时空纵横、宏观概述与微观细描相交会的湖北风貌全景图,又以清末民初篇什较为密集,称其为以近世作展开部的韵文体、简明湖北百科全书并不过分。冯天瑜先生在序言里对该书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直觉神采纷呈,信息量浩大,千百年来吟咏湖北的山川形胜、人物流品、百业社情的佳篇妙语,在竹枝词名目下竞展英姿,既洋溢着美学欣赏性,又深蕴着广博的历史认识价值。”

在辑校这本书的过程中,编者们考虑到体量的问题,并没有像对待叶调元和罗汉的汉口竹枝词一样,在每首诗的后面都有较为详尽的注解,而只是对作者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并附带说明诗作的出处。但是徐明庭先生亲自写的前言却极为重要,堪称一篇“竹枝词简史”,对竹枝词研究中的许多重大问题给了深刻而明晰的解答。

在竹枝词的起源与音乐舞蹈的关系问题上,徐老认为:竹枝词原名竹枝,又名竹枝歌、竹枝曲,是一种在土家族的先民巴人中传唱的民歌,鄂西与川东一带是它的发源地,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并与音乐舞蹈相结合,演唱时手执竹枝或花枝,或在歌词中插入“竹枝”“女儿”等衬字;刘禹锡的11首竹枝词,足以让它成为将这种民间文学形式移植到文人笔下的奠基人,从此受到更多文人的重视;唐宋时期,竹枝词有固定的词谱(日本铃木龙《东皋琴谱》和蒋兴俦《和文注琴谱》中保留有“竹枝”谱),元明以降,竹枝词与音乐舞蹈分离,内容也得到极大扩展,从单纯讴歌男女爱情到咏风土为主,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书写;从古代到1931年之前,对竹枝词的论述多只言片语,1932年马樨青《竹枝词研究》脱稿于天津,后有任二伯撰写了《声诗格律·竹枝考》,进入80年代,有唐圭璋、施蛰存、顾炳权、丘良任等专论宏文发表。

对于竹枝词的发展过程和阶段,徐老给予了五期划分:历经唐代的奠基期、元代的发展期、清代乾隆朝的高峰期、辛亥革命后的传承期、当代的振兴期,给当代极大的希望。

在竹枝词的诗体形式上,徐老描述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竹枝词最早是有衬字用平韵或仄韵的七言二句,后有七言四句、五言四句、六言四句、七言八句,还有三七七七的杂言句式,到了清代定型为无衬字格律稍宽的七言四句三平韵(七绝)体。

在竹枝词“名与实”的甄别上,一直多有争议,徐老提出了“同体异称”和“风土为质”的看法:许多人只是着眼于题目上是否有“竹枝词”三字为判定标准,其实不然;唐宋人的竹枝词多散见于文集、笔记小说和诗话中,多用“棹歌”、“渔唱”、“商市词”、“衢歌”等作为标题,“题虽稍别,而实与竹枝无异”,徐恭时有专文论述,循名核实,统计有110余种竹枝词的“别称”。那么七言四句的竹枝词与近体诗的七绝如何甄别呢?竹枝词以纪事为主,多风土人情,语言质朴通俗,方言俚语。正如王士祯认为:“竹枝词咏风土,琐细诙谐皆可人,大抵风趣为主,与绝句迥别。”周作人也说:“以七言四句,歌咏风土人情,稍涉俳调者,乃是竹枝正宗。我所更喜欢的乃是诗中所载的风土。”

对于竹枝词的史料价值,徐老认为竹枝词与方志有着同等的“以诗证史”和“以诗补史”的功能。中国地方志曾发表了《关于搜集和研究竹枝词的呼吁》,公认竹枝词和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社会民俗等都有密切关系,可以发挥以诗证史、以诗补史、以诗解史、以诗续史等多种作用。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竹枝词证明了这一观点。

如,太平天国与湖北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记录太平军当年在湖北的战绩和政事的资料极度匮乏。本书中佚名的《湖北竹枝词四十首》详细描写了太平军首克武昌城的经过,其中有写到太平军与清军的区别,太平军是“一声霹雳震遥空,西贼爬墙快若风”,而清军“尤嘉贼令甚严明,百姓相逢尚不惊。唯有人人都蹙额,全无戒指是官兵。”这些都是真实可信的历史资料,较之一味褒扬交战某一方、贬抑另一方的“正史”文献更有价值。

又如,武汉沦陷的研究也是史学界的薄弱环节,而本书中傅彦明的《汉皋沦陷纪事诗》、尹明阶的《侏儒沦陷纪事诗》,还有张执一的《三大侏儒山》等诗作,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鞭挞了汉奸的卖身投靠,反映了沦陷区人民群众水深火热的生活场景与其对敌人的反抗,还有新四军的敌后游击战等,均为史学界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还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读物向群众介绍。

再如,彭鑫、彭秋潭、谭文楷、刘家麟、杨于果和饶锡光长阳籍人士所写的的82首竹枝词,全面介绍了长阳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彭秋潭的《陪十姊妹》:“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宁乡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唱竹歌。”其后附有三四百字的注文,详细记录了姑娘出嫁的风俗习惯,嫁女母亲离别的唱词十分动人:“长大成人要别离,别娘一去几时归。别娘总有归来日,能得归来住几时。四川下来十八滩,滩滩望见峨眉山。峨眉山上般般有,只少芍药对牡丹。妹妹去,哥也伤心嫂伤心。门前一条清江水,妹妹看娘莫怕深。”读来犹如置身现场,历历如绘,足见其艺术魅力。

最后,还讲一个小故事,20世纪80年代,有新闻媒体报道说,在黄梅发现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后裔。但是许多文史研究者将信将疑,因为没有文献佐证。后来,徐老在两位黄梅籍作者的竹枝词里有了可喜的发现。梅雨田(字芳甫)是同治元年(1862)进士,官至瑞金知县,著有《慎自爱轩録存》。在该书卷一二中,录存有53首《黄梅竹枝词》,其中第二七首是这样的:“岳家军较撼山难,忠骨浔江倏已寒。孤冢杨梅斜月上,石麟遥对卧匡山。”并附注:“武穆四子震、五子霆墓在黄梅,其先世多葬浔阳。”还有,余锡春(字培园)是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著有《培园全集》,在该书卷一里录存有52首《黄梅杂咏》(竹枝词),其中第三四首:“谡谡松风绕墓鸣,岳家将种尚如生。居人频拜荒山路,祝汝金钲永不惊。”也有附注:“忠武王子震、霆合葬杨梅岭,后裔世传金钲一面,每地方有警则鸣。”除了“金钲有警则鸣”属于迷信之外,我们可以肯定岳震、岳霆的确葬在黄梅。由此推断,岳震、岳霆兄弟的后裔定居黄梅也就毫无疑问了。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严昌洪教授读完《湖北竹枝词》这本书后,也给了极高评价,认为本书在编撰上很有特色:搜罗宏富(从包括历代方志、文集、集到近现代报刊在内的270余种图籍中搜集了382人的4486首竹枝词)且取材精当,编排用心,导读深刻,校勘认真。搜罗之广,数量之多,堪称湖北竹枝词集大成者。

经过徐明庭先生五十年余年乃至一辈子的努力挖掘、整理、校注、辑校,叶调元和罗汉的汉口竹枝词得以重见天日,武汉竹枝词和湖北竹枝词得以发扬光大,武汉竹枝词的研究和创作不断发展,新人新作品不断涌现,使得武汉和湖北地区竹枝词成为中华四大竹枝词之一,并明确了在清代武汉竹枝词成为领军人的地位。

这正是:

荆楚青山蕴竹林,长江汉水弹瑶琴。

明庭汇集筪中宝,唐宋明清唱到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