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春的襄阳轶事》关于描写襄阳的诗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谭元春的襄阳轶事

谭元春与襄阳有不解之缘,他有两个弟子是宜城人,他与当时的襄阳知府唐子安是至交,他的《鹄湾集选》在襄阳刻印。谭元春多次来到襄阳,留下了不少遗闻轶事,比如他在宜城寻得奇石、娶得娇妾等事,一直视为美谈。

1.父亲襄阳行善,儿子乡试第一

清代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十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谭元春父亲在襄阳时,早上刚开船,忽听岸上有哭声,便急忙停船询问,原来是里所的差役丢失了一大笔钱,无法赔偿给官府,想投水自杀。谭父安慰他说:“你的钱并没有丢失。”立即取了一大包钱给他。那人说:“这不是我的钱,我怎么敢乱拿呢?”谭父说:“拿去就是了,不要多说。”天启七年,谭元春梦见神灵对他说:“你要努力鞭策自己啊!你父亲在襄阳的事发作了。”他一下子惊醒了,把这个梦告诉了母亲,并问母亲:“父亲在襄阳是不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啊?”他母亲把上面这件事一一告诉了他。那年,谭元春在乡试时,中了第一名。

谭元春得第一名,是因为他聪慧,与其父行善未必有关系,赵吉士将谭父行善解释为谭元春中解元第一名的原因,有些虚妄,是在宣扬因果报应的思想,但是,赵吉士生于明末天启、崇祯之交,与谭元春的时代相去并不远,他说谭元春父亲在襄阳行善未必就是虚构。

2.最喜逗留宜城

谭元春到襄阳,最喜欢逗留的地方是宜城,宜城是其游览襄阳山水名胜的根据地。谭元春《移龙涡石赠宜城屈母文》(《谭元春集》卷二十四)写道:

入鄢,则又有若屈母王太君。太君子二人,一曰盛,一曰嘉,皆以年少茂才师事予者十年。予昆季皆过其家,予友朋皆聚其馆,予僮仆皆饭其白饭,而予之马亦嘶其枥也。

从中不难看出,谭元春写这篇文章时,宜城人屈盛和屈嘉兄弟俩已经师从谭元春十年之久,十年间谭元春及其兄弟、朋友、童仆多次造访宜城屈家,得到了老夫人王太君的热情款待,谭元春曾向省、府、县三级官员称赞王太君“孝友退让、忍辱唾面”的贤德,还写了这篇赠文予以称颂。

谭元春《习池别襄阳诸公》写道:“晚州到鄢郢,弟子迎门阑”,是说他在襄阳习家池告别诸友之后,晚上就赶到了宜城,迎门阑的弟子就是指屈盛和屈嘉兄弟俩。参考谭元春的其他文可知,此次谭元春游览了襄阳隆中、广德寺、仲宣楼、岘山、习家池、谷隐寺、鹿门山等地,到达宜城后继续游赏,在龙涡寻得奇石,纳剪剪为妾,可见宜城屈家是其游览襄阳周边山水名胜的根据地。

3.在宜城的奇事艳遇

谭元春在其文中多次提到他在宜城寻得奇石和纳得娇妾的奇事艳遇。

《与茂先起先》云:

秋冬之际,有故人招我入襄,鹿门、隆中之间,肩舆壶榼,宛如春游,其间多新诗焉,志气骀荡,忽于龙涡得一奇石,不斧而克,又忽于大堤遇一女郎,不媒而得。其详在剪石草中。……弟病奇,医忽起之,亦奇,秋间得石奇,大堤女目未成而身先嫁,更奇。总是一奇耳。(《谭元春集》卷三十二)

《与曾尧臣》其二云:

弟中秋后游岘首、鹿门之间,冬暖如秋,肩舆无所不到,人天欢喜,至相畀祐。临归,中路得一奇石,空中多窍,勤百二十夫之力,始得至于汉,由汉入西江,水抵寒河,遂为园中物。又得一大堤女子剪剪者,素未目成,止同游山水数番耳,送弟归舟,托以衾裯。李郎贫士,致此异。人才及岸,对石与姬,姬未及入房,石未及上砌,而房仲使致书与诗,又得吾兄新旧两书,则是人天欢喜无已时,而弟逢多奇也。(《谭元春集》卷三十二)

这两封书信的记载大同小异,都记载了谭元春这次应邀游襄阳,游览了襄阳美景后,返回时在宜城寻得龙涡奇石,纳得大堤娇妾,这是谭元春收获最大的一次襄阳之游,也是留下描绘襄阳诗文最多的一次襄阳之游。

关于龙窝奇石,谭元春《载龙涡剪石往寒河文》一文记载得更为详细:

崇祯五年十月,鹄湾人谭子元春过襄之宜城县,门人辈拥高肩舆至涟泗洪,寻石于所谓龙涡者,得一石,髙可五尺,掘其根又得一尺,烟雨既深,岁月无聊,空中多窍,独秀沙隈,且岩壑四周奇非一面,青白杂出,色非一碧。予所见太湖、灵璧诸石奇胜,犹将兄之也。因思致之寒河,人皆难之曰:“吾宜城人爱是石者多矣,咸力致之而义不出山,君何为独能。”于是,屈氏两门人奋然出僮指千许为牵挽,移上归航,舁石行十五里,犯朔风,越岭度墟,如赵景兴之往归嵇公也。石重航不任,又具一舟载之。予既飞书报襄太守唐公、司理江公、令尹李公,将以是月晦日,载至园居,而予复贳酒脯楮香,出汉津古河渡口,先送之归,因为词曰:

丈幸归我,与群石别,群石不知,安其顽劣,我有林园,万竹百花,丈姑先往,远赴汝家,家有双鹤,见丈必舞,鸣于峰峦,丈为鹤主,我有万巻,与酒逢迎,携读丈侧,丈为同盟,丈往登岸,暂蹲门里,待我西归,位置迁徙,静察神思,渊渊有在,敢混草木,以致嗔怪,主人可依,老当不俗,宁似米颠,袍笏相辱,丈生涡中,素有奇名,争辇致之,丈终不行,有大力人,怒而致子,十牛千夫,汗惫欲死,胡我来兹,宛如旧识,舁人腾踊,有趾无力,愧我精诚,格不至此,既谢山灵,又托江水,慎汝前途,冬河欲涸,庶几归来,金置丘壑。

从中可以看出得石的时间是崇祯五年(1632年)十月,地点是宜城龙涡,石头的特征是高六尺,空中多窍,青白杂出,色非一碧。转运石头很费劲,《移龙涡石赠宜城屈母文》云屈氏两门人“乃发僮百二十人,石工一,木工一,买舟置石,送至寒河福持园而后已”。运回家后的处置也很慎重,《寄五弟正则》其二云:“龙涡石玲珑多眼,将池中月台填一丈余,砌台置之,远望四野,下临荷花盛夏之时,尔知县当羡我耳。”寻得龙涡奇石,谭元春很是高兴,他给茂先、起先、曾尧臣、襄太守唐公、司理江公、令尹李公等朋友以及诸位兄弟写信告之这件事,好像要让亲朋好友都知道这件事似的。他在《与茂先起先》信中将寻得龙涡石与大病治愈、纳得美妾并称奇事,在《与曾尧臣》信中再次强调“人天欢喜无已时,而弟逢多奇也。”他在《寄湖上诸兄》信中云:“惟南昌得以有我于春,襄阳得我于秋。春则病归,秋得石还。”

谭元春为什么费那么大劲将石头转运到家乡,为什么如此高兴?我们看谭元春《上叶公书》中写道:“狂喜终日,展玩经旬,拜石而告之。又诵向汉皋之佩,……而至于龙涡云根,远荫鹤舞,足为荒园记此一段。”“狂喜”“拜石”这样的字眼一下子让我们想到了米芾,米芾喜好奇石,认石为兄,可见谭元春如此喜好这块龙涡奇石,与米芾拜石的精神是相通的。

关于大堤女,谭元春《与茂先起先》虽云“忽于大堤遇一女郎”,看似是一场邂逅,实际是谭元春苦苦追寻的结果,他曾在《与冯公翥》中写道:“往来樊城村市之间,意欲得一大堤女携去,踏破铁鞋竟无寻觅处。”这就是说谭元春早就想在襄阳纳一妾,但一直没找到。

那么谭元春为何要到襄阳纳妾呢?从大堤女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产生在襄阳的南朝西曲民歌《大堤曲》多描写女性恋情、女子美貌,后世文人多有创作,唐代张柬之《大堤曲》曰“南国多佳人,莫若大堤女”,极写大堤女的美丽,谭元春称大堤女,而不称樊城女或宜城女,很可能是读多了《大堤曲》之类的诗歌,想找一个襄阳美女。谭元春在《与茂先起先》中明言“不媒而得”“目未成而身先嫁”,在《与曾尧臣》(其二)中亦说:“素未目成,止同游山水数番耳,送弟归舟,托以衾裯。”也就是说没有媒人牵线,没有举行仪式,只是一同游玩了几次,便走到一起来,何以如此之快?如前文所分析谭元春可能看中了大堤女的美貌,而大堤女又看中谭元春的什么呢?《移龙涡石赠宜城屈母文》云:“是时予适纳大堤女儿飞来,寄居太君客舍,太君念吾家失贤母,姬媵无所服习,教之诲之,因为姬道所以慕悦吾文,指如二子言。”可见大堤女爱慕喜悦谭元春的文章、文采,这就是说谭元春与大堤女的结婚是种郎才女貌的结合。

4.襄阳交游

谭元春在襄阳写了一些酬赠之作,再结合其书信游记之类的散文,可知谭元春在襄阳交游的人士有刘元洲、冯公翥、罗彦白、魏溟一、李公受等人,其中最重要的两位当属唐子安和伯玑。

谭元春在诗文中数次提及唐子安,他向唐子安夸赞王太君的贤德(见于《移龙涡石赠宜城屈母文》),得龙涡奇石后亦书信告之(见于《载龙涡剪石往寒河文》),可见谭元春与唐子安很要好。谭元春《竟思堂诗序》云:“予来襄,奉访太守唐子安先生。吴兴冯公翥亦来谒其师……”谭元春写有诗歌《到襄阳呈唐子安郡伯》,可以推测其《与茂先起先》所云“秋冬之际,有故人招我入襄”中的“故人”当为唐子安。唐子安,名显悦,字子安,福建仙游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六年任襄阳知府,乾隆《襄阳府志》卷十九《职官》有载。

谭元春有集《鹄湾集》,襄阳人伯玑编选部分作品予以刊刻,请同乡翁人龙作序,翁人龙《鹄湾集选序》云:“己未之春,友夏先生忘年友余。以余时方舞勺、制举义,同为屺瞻葛师所赏,未尝敢言诗也。及舟过寒河,屐来岘首,晨夕追随……”“吾社伯玑……《诗慰》中所刻二集,业已标新领异,今又集鹄湾而评骘之,何勤敏若是耶!”从中可以看出,伯玑的父亲与谭元春相互唱和,伯玑本人在襄阳刊刻《鹄湾集选》,翁人龙与谭元春为忘年交,应邀作序,因而伯玑和翁人龙两人对谭元春作品的流传有所贡献。

5.在襄游历,牵念老母

李明睿《钟谭合传》云:“(谭元春)性孝友,伤其先人早逝,母日老,虽善游,时归定省。有诗寄弟曰:忆母身上衣,加减是其时。”其中引用的诗句即出自谭元春写于襄阳的诗歌。

谭元春曾游武当山,返回途经襄阳时,虽是晚春,但天气却炎热如仲夏,于是想到老母起居生活,不禁伤感烦躁,他在《与舍弟五人书》中写道:“廿九到郧阳,初六自船返襄中……久旱早熟,晚春便如仲夏,思母亲起居,未免烦躁。忽写一诗寄六弟,不觉出泪。……”他在《光化舟中春热奉怀老母夫人寄六弟元礼》中写道:

最怜吾母愈,似人多病时。游子欢出门,良由未经思。

难言诸仲季,斋塾非远离。母爱无是非,含哺即为饴。

前欲向汝拜,忍膝恐泪随。初向长安道,相戒勿苦悲。

俗情不可同,聊以慰亲知。郧襄风土高,兼旱来牟危。

鸠唤吐新热,不为春雨资。忆母身上衣,增损是其期。

酌汝轩牖间,敬哉延凉飕。

作者自责“游子欢出门,良由未经思”,夸赞“母爱无是非,含哺即为饴”,见天气炎热,就“忆母身上衣,增损是其期”,还嘱托兄弟们“敬哉延凉飕”,孝顺至极,所以《谭合集》评“游子”二句:“恻至语,真难为情。”

后来谭元春再次游历襄阳,正逢父母忌日,谭元春于九月十七、十八日专程到檀溪寺请和尚诵经、纪念父母,写有诗歌《九月十七十八日以先父母双忌再入檀溪请沙门无着诵经斋宿藏经楼,日对晋柏和子安太守韵赠以志感》《九月十七十八两日为先忌礼佛雷山孟万生设斋而诞先曦侯德征济甫皆同宿山中感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