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简介|介绍|概况
诗歌篇名。唐张若虚作。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前半见人有变易,月明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与月同无尽也;后半写思妇怅望之情,曲折三致,题中五字安放自然。犹是王杨卢骆之体。”近人闻一多《唐诗杂论》:“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今人李泽厚《美的历程》:“其实,这首诗是有憧憬的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它上与魏晋时代人命如草的沉重哀歌,下与杜甫式的饱经苦难的现实悲痛,都决然不同。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切感受到的是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觉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觉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今人袁行霈说:“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虽然带着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显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唐诗鉴赏集》)。今人吴翠芬说:“《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唐诗鉴赏辞典》)。此诗以月亮升起、降落的运行过程为线索,极有层次、极其细腻地展开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描写。它精细美妙地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种种幽美景色,同时又以这种自然美为背景,抒发了委婉缠绵的相思离别之情;在对自然美、爱情美的描写中,又处处体现出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思索与探求。虽然它有时迷茫,有时感伤,但反映出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真谛的追寻,总的情调是健康向上的。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语言俏丽自然,韵调优美,初步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为空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以月生起,以月落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现相互联系又不断变化的画面与思绪,四句一转韵,平仄交替,又完全切合诗情的起伏,见其构思之精严,所以清王闿运称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