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参军集》的主要内容,《鲍参军集》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鲍参军集》的主要内容,《鲍参军集》导读

《鲍参军集》是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诗文集。一作《鲍氏集》、《鲍明远集》,又作 《鲍照集》。照(414?-466)字明远,其先世上党(今山西长治)人,移籍东海(郡治在今山东郯城),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家世贫贱,15岁左右,废耕学文,有才思。约在元嘉十六年(439),以诗谒见临川王刘义庆,被任用为临川王国侍郎。十七年,刘义庆改南兖州刺史,随任自江州东还广陵。二十一年,为刘义庆服丧期满,解职归田。二十四年,扬州刺史始兴王刘浚引为侍郎。二十六年,刘浚改南徐、兖二州刺史,从至京口。三十年,刘浚作乱被杀,受其牵连,一度遭软禁。孝建元年(454),起用为海虞令。三年,入为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不久,出为秣陵令。大明二年(458),改永嘉令。五年,为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前军行参军、刑狱参军。泰始二年(466)正月,晋安王刘子勋称帝,刘子顼举兵响应;八月,子勋兵败,子顼伏诛,荆州治中宋景等人乘机掠城,鲍照为乱兵所杀,死时约53岁。事见南齐虞炎《鲍照集序》,又附见《宋书》卷51、《南史》卷13 《临川王刘道规传》。

鲍照遇难后,所作诗文风流云散。至南齐永明间,文惠太子萧长懋命散骑侍郎虞炎搜集遗篇,编成《鲍照集》。虞序称:“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倘能半焉。” 可见当时已不足半数。《隋书·经籍志》著录《鲍照集》10卷,附注“梁六卷”,6卷本可能是虞炎原本,10卷本当有后人补辑。这个10卷本历唐、宋而流传不绝,唯唐避武后讳,改鲍照为鲍昭。再经元、明至于清初,宋刊10卷本依然见在(见《绛云楼书目》卷3),毛扆,钱曾等人都曾用宋刻校明刻。《四部丛刊》影印的毛氏《鲍氏集》,即是据宋本校勘而成的。明刻本最早为正德五年(1510)朱应登本,《四库全书》采用此本,但疑为都穆所编,实则其卷次、篇目与毛本无大异。明又有张燮《七十二家集》本《鲍参军集》6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2卷,所收与10卷本大致相同。

1911年,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其《鲍明远集》3卷,卷1至2赋及杂文,卷3乐府及诗,分别以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明冯惟讷《古诗纪》为底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钱仲联增补集说校勘的《鲍参军集注》6卷。此稿原为清钱振伦所注,底本为张溥本,黄节曾取其中诗注部分而补注为《鲍参军诗注》4卷,有北京大学排印本。钱仲联在前此基础上重新校勘,并增补注释、集说。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钱仲联修订的新一版,内中还包括《鲍令晖诗》,这是鲍氏兄妹最完善的本子。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所作诗、赋、骈文均有名篇脍炙人口。《鲍参军集注》卷1有赋9篇,最有名的是《芜城赋》。此赋自注:“登广陵城作。”知“芜城”指广陵(今江苏扬州)。按广陵自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至孝武帝大明三年(459),10年间两遭兵祸。大明三四年间,鲍照客江北,登楼而有感于广陵在汉吴王濞时之盛与今日之衰,悲歌慷慨,遂成千古绝唱。赋中今昔对比强烈,气势凌厉,画面开阔,而且属对工整,骈散错落,在典雅绚丽中不失自然风致。卷1后半与卷2为杂文,其中《登大雷岸与妹书》是一篇应用文字,又是一篇骈体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此文作于元嘉十六年(439)前往江州途中,主要写行旅之思及江上秋景,句法整炼,间或用韵,颇近于辞赋。宋王应麟极表赞赏,认为“其辞奇丽,超绝笔墨蹊径,可以讽诵”(《困学纪闻》)。清许梿也说此文写得“烟云变灭,尽态极妍,即使李思训数月之工,亦恐画所难到”(《六朝文絜》)。鲍照骈文雄视六朝,此文在鲍集中堪称压卷之作。

《鲍参军集注》卷3至4为乐府,卷5至6为诗及联句。鲍照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诗歌创作方面,而乐府诗则是他最当行、最有特色的作品。历来传诵的佳作首推《拟行路难》10首。此非一时所作,内容也很广泛,如第四 “泻水置平地”篇写仕途受挫后的哀怨,第六,“对案不能食”篇写对门阀制度的愤慨,第八“中庭五株桃”篇写思妇怀想征夫,第十三“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篇写行子思念妻子,第十八“诸君莫叹贫”篇写寒士胸中的不平,这些诗大抵抒发忧愤和悲哀,既反映了鲍照的坎坷人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在写作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用五言,隔句用韵,已接近于后来所说的“七言古诗”体,故在文学史上常视鲍照为七言诗的先驱者。

鲍照的五言乐府诗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其中却也写到不少刘宋社会的重大问题。如《东武吟行》是乐府古题,写其地豪悍,矜尚功名,故有失志之悲,而鲍照的《代东武吟》则替老兵立言,写其征役远塞之劳和穷老还家之苦,这应当就是当时军人生活的实录。又如《白头吟》原是弃妇之词,鲍照的《代白头吟》则将主题扩及统治者信谗抑贤。至于《代贫贱苦愁行》写贫贱者处世之难,《代放歌行》写达官贵人骄奢之态,也必然是融进了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具有针砭现实的意味。

除了抗音吐怀、古朴刚健的乐府诗,鲍照集中还有不少模拟前人诗体的作品。如卷6《学刘公干体五首》、《拟阮公夜中不能寐》、《学陶彭泽体》,明白宣称是学习建安诗人刘桢、正始诗人阮籍、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文心雕龙》认为刘桢诗的特点是“言壮而情骇”(《体性篇》)、“情高以会采”(《才略篇》),而鲍照的拟作仗气雄奇处近于刘,雕润深秀处则胜于刘。他在继承建安风骨的基础上别出新意,所以能高出同辈诗人一头地。又如卷5的《咏史》、卷6的《拟古》,命意笔调显然出于西晋左思的《咏史》;卷5的《答客》,抒感手法亦类似陶渊明的《饮酒》等篇。这些都说明鲍照的五言古诗既能兼取古人之长,又能表现自己的个性,诗风朴茂清新,不同于六朝的绮靡纤巧,因而唐代诗人曾给予广泛的好评,李白杜甫等诗坛巨匠也都明显接受了他的影响。

参考文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