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上)》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兼爱(上)》简介|介绍|概况

散文篇名。旧题战国墨翟撰,今人多认为是其弟子所记的墨翟的讲学辞。《兼爱》有上、中、下三篇,均阐述“天下兼相爱则治”的道理。此为其上篇。战国孟轲《孟子·藤文公下》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今人张默生《先秦诸子文选》说:“‘兼爱’二字的意义,与孔子的‘仁’大有区别。兼是全体的意思;兼爱,就是全体的爱,以别于孔子的‘体爱’。体,是部分的意思,墨经上说:‘体,分于兼也。’又说:‘仁,体爱也’。可见孔子的‘仁’是体爱,是部分的爱。一是爱有差等,一是爱无差等,孔子墨子的分别在此。”今人王焕镳《墨子校释》说:“所谓有‘兼爱’,就是要人们都视人如己、爱人如己,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和地方区域的限制。墨子认为,‘兼相爱’可以导致‘交相利’的积极效果。墨子‘兼爱’学说的提出,包含有反抗贵族道德的进步意义。……可是,由于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存在这种抽象的爱和利,所以,墨子的‘兼爱’学说,是无法实行的。”今人杨公骥《中国文学》说:“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其重点是要君主爱人民,富贵者爱贫贱者,而不是相反。这正表现了墨子观点的阶级属性。不难理解,墨子虽然作了‘泛爱’的说教,但这种‘爱’的说教,却是‘恨’的产物,而且是‘恨’的表现。这就是说,墨子憎恨王公君主‘厚敛百姓暴夺民财’的‘亏人以自利’的行为;憎恨诸侯攻国杀人劫财的战争;憎恨‘乐贼灭万民’损人利己的君主;憎恨人与人有别;憎恨‘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的社会现象。也正是由于这样刻骨的‘憎’,因此才提出这样广泛的‘爱’。墨子所提倡的‘爱’,是作为封建领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侮辱损害的对立物而提出的。……墨子的这种思想情绪正是当时阶级社会斗争中人民情感的反映。”此篇阐述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的学说。他主张爱无差等,与儒家的‘仁’和‘推恩’思想相对立。但墨家的这种兼爱,是离开阶级内容的抽象的爱,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行的。全文先从反面立论,认为社会祸乱起因于人们之不相爱,然后加以文学论证,最后推导出唯有兼爱方可止乱致治的正面结论。文章首尾相扣,密合无间,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雄辩的气势和力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