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渔翁舍镜崇三宝,白水僧盗物丧残生》简介|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渔翁舍镜崇三宝,白水僧盗物丧残生》简介|鉴赏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见《二刻拍案惊奇》卷之三十六。故事源出《夷坚志》。叙:

王甲在岷江打鱼,得到三宝:一面聚宝镜和两颗价值连城的澄水石。一日,某波斯胡人求觅到王家,用三万缗钱购去了澄水石,宝镜仍藏王家。王甲自此金银满屋,成为巨富。但他仍到江中打鱼,并时时惶惧不安。与妻子商量后,将宝镜送到峨眉山白水禅院。禅院主人法轮贪爱宝镜,仿制了一面假镜,而将真镜取为已有,寺院逐渐兴旺。二年后,王甲家业溃败,又到寺院中拿回宝镜,不料,假镜失灵,生活仍然贫困。提点刑狱使者浑耀闻知消息,差宋喜前往白水寺院取镜。法轮诈称:“宝镜已由王甲带去。”不肯给他。浑耀大怒,派人将法轮抓到官府,活活打死。法轮弟子行者真空,亦贪慕宝镜,乘法轮不在,暗中带了宝镜和寺中财物,连夜逃走,途中被猛虎吞啮。王甲梦中得一金甲神人指点,去行者真空被害处去取宝镜,见一辆车中,都是金银钞币,宝镜仍归天上。王甲藉此勤俭过日,一生富足幸福。作者通过王甲得宝镜而发善知足,禅院僧人贪财而丧生的故事,告诫人们:“贪财枉费踌躇”

的人生哲理。小说围绕“宝镜”——财富的象征,在白水寺院和官府间展开了一场斗争。浑耀凭借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将法轮活活打死,表明了争夺财富者的贪婪和残酷,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进步意义。

作品描写的渔人王甲,是一个典型的市民形像。他想发财致富,意外获得三宝后,相当高兴。但他自是“本分”人,对飞来横财,“反觉得不耐烦起来”,怕“天理不容”,他送宝后又想取宝,梦中也想着得宝。小说通过经作者这一系列精心构思过的行为描写,将他对财物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状态,刻划得维妙维肖。小说采用对比手法,将王甲、波斯胡人、和法轮、浑耀对宝镜的态度,进行了鲜明的对照。前者对宝镜所赐的财物知足布施,因而发迹幸福,而后者则贪婪、不择手段,以至丧生果报,主题十分突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