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吉鹏
风筝想飞上天,
被一缕游丝系定了;
上去,下来,
嗡嗡的不知怨谁哩?
“不要叫了,放了你罢!”
游丝依依的断,
风筝翩翩的飞了!
白的云,青的天,
孤零零的飘游着的它,
又回忆那时牵萦着的滋味来。
俞平伯
这首诗首节写风筝的哀怨,欲飞不能,“被一缕游丝系定”,这是对自由的渴望。第二节写游丝断了,风筝“翩翩的飞”,自由了。第三节写风筝的孤独,青天白云之中,“孤零零的飘游”,“又回忆那时牵萦的滋味”。诗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写了一段情感的历程。从某种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后,却又落入了孤独和寂寞。这似乎是“五四”浪潮唤起的一代知识分子共同的一段精神体验。
这首诗的写景比较清丽、生动、活泼,朱自清在《冬夜·序》中说俞平伯诗“写景抒情,清新婉曲”,就是指这类诗。风筝和游丝的拟人化描写,简直出神入化,形声俱全。语句流畅,音调和谐,散溢出独特的芬香。
俞平伯的这首《断鸢》,令人想起郭沫若与于立忱女士(于立群之妹)唱和的诗。1936年12月16日,郭沫若同郁达夫在日本一同去访于立忱,于立忱写诗作《咏风筝》:“碧落何来五色禽,长空万里任浮沉。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郭沫若和诗《断线风筝》:“横空欲纵又遭禽,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恒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于立忱诗写风筝对自由的渴望;郭沫若诗则写断线后的风筝孤寂地挂角高瓴,陷入新的不自由。这两首诗的意境结合起来,就成了俞平伯诗的内容了。这倒是令人饶有趣味的比较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