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段选自《荀子·礼论篇》。
《礼论篇》是《荀子》第十九篇。论述礼的起源、意义及作用。
凡生乎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群匹(1),越月逾时,则必反铅(2);过故乡(3),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小者是燕爵(4),犹有啁噍之顷焉(5),然后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莫知于人,故人之于其亲也,至死无穷(6)。将由夫愚陋淫邪之人与(7)?则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纵之,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彼安能相与群居而无乱乎?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8),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故先王圣人,安为之立中制节(9),一使足以成文理(10),则舍之矣(11)。
【注释】
(1)则:若。群匹:同类。(2)反铅(yán):返回合群。反,通“返”。铅,通“沿”,循。此指随大流、合群。(3)故乡:原先住过的巢穴。(4)爵:同“雀”。(5)啁噍(jiū):同“啁啾”。小鸟的鸣叫声。顷:倾覆。(6)至死无穷:指人爱亲之情深,到死都没有穷尽。(7)由:依从。(8)驷之过隙:好像快马从空隙中飞跑而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快。(9)安:乃。立中制节:制定适当的服丧年月加以限制。(10)一使足以成文理:一概使(他们)能够完成礼仪。(11)舍之:指除去丧服。
【导读】
古礼规定,父母丧亡,人子当守孝三年。今天看来,要做到确实太难了。我们认为,厚养而薄葬,关键是生前一定要让父母开心快乐,死后重在寄托一种哀思,而不一定非得拘泥古礼。但荀子从鸟兽要找回自己的族群,经过自己原先居住的巢穴还不忍离去,以及雀鸟离开父母亦会啁啾哀鸣这些事例中告诉我们,作为最聪慧的人类,对待自己父母的孝养,应该“至死无穷”。这对我们依然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
【思考】
今天,我们应如何评价古代服丧之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