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李攀龙
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攀龙九岁而孤,家贫,自奋于学。二十四岁补廪生,与友人许邦才、殷士儋学为诗歌,厌为八股,日诵古文与诗,里人共目为“狂生”。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在京与谢榛、吴维岳、李先芳等结为诗社,经常聚会,品评诗文,互相唱和,在文坛初露头角。后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进京入诗社,吴维岳、李先芳出京,攀龙、世贞等人被称为“后七子”;谢榛初为七子领袖,后被排斥,攀龙遂为领袖。嘉靖二十九年,擢为员外郎。次年,升郎中。嘉靖三十二年,出为顺德知府,有善政,兴利除弊,被擢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以倨傲得罪长吏同僚,遂以病归乡。筑白雪楼以居,闭门读书,专心著述,不见达官显贵,又以“简倨”闻于官场,受到当道者的忌恨。穆宗隆庆元年(1567),按原官起用为浙江按察副使,分管沿海边防,擢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升河南按察使。以丁母忧去职,卒于乡。攀龙继明“前七子”,在诗、文创作上主张复古,而且是极端的复古派。他只重盛唐以前诗,连李白、杜甫的天宝以后诗篇都取鄙夷态度。其诗中有大量的拟古之作,其中许多只是改动原作数字,便据为己作。其好友王世贞云:“于鳞拟古乐府无一字一句不精美,然不堪与古乐府并看,看则似临摹帖耳。”(《艺苑巵言》)其诗中较有价值的是那些描绘河山壮美、摅写自己傲岸个性与当时重大政治事件的作品,如《郡斋》、《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平凉》、《广阳山道中》、《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大阅兵海上》四首、《赠殿卿》等。攀龙论诗讲求音韵格调、气韵兴象,故其近体多气象雄浑、浏亮可诵之作。陈子龙言其“五律杂出盛唐诸家,精工雄浑,一字不苟”,“七律有王维之秀雅、李颀之流丽,而又加以整练高华沉浑,固为千古绝调,绝句词甚练而若出自然,意必浑而每多可思,照应顿挫,俱有法度”(见《皇明诗选》)。所言虽不免有溢美之处,但就李诗中精品而言,此评价大体相去不远。其缺点是缺少创造性与变化,故集中有不少诗意雷同、意象重复之作品。《尧山堂外纪》云:“李于鳞诗,多‘风尘’字,人谓之‘李风尘’。”其他如“万里”、“秋色”、“长安”、“斗牛”等词语,也反复运用,令人生厌。其诗文收入《沧溟集》。另编选有《古今诗删》。殷士儋为撰墓志铭。《明史》卷二八七有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