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论著述·诗薮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研究·诗论著述·诗薮

诗话著作。明胡应麟撰。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万历举人。为当时所谓“末五子”之一。著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等。《诗薮》成书于万历十八年(1590),共二十卷,计内编六卷,分论古、近体诗;外编六卷,历评周、汉、六朝、唐、宋、元诗;杂编六卷,补述亡佚篇章、载籍及三国、五代、南宋、金诗;续编二卷,专论明洪武至嘉靖年间诗。其诗论受王世贞、王世懋影响较大,核心为格调说和拟古主义,但又体现出向神韵说演变的趋势。善于调和,变而不离其宗,是其理论特色。书中主要的诗学见解,一是论“变”主“格”,即所谓“四言变而《离骚》,《离骚》变而五言,五言变而七言,七言变而律诗,律诗变而绝句,诗之体以代变也。《三百篇》降而《骚》,《骚》降而汉,汉降而魏,魏降而六朝,六朝降而三唐,诗之格以代降也”(内编卷一)。这是全书论诗的总纲,故内编分体论述,外编、杂编分时代论述。既承认“体以代变”。一时代有一时代的诗体,本不必倡言复古;但又认为“格以代降”,格调还是以高古为上,这就仍然要导致师古拟古。胡应麟企图将两者调和起来,他虽然看到了历代诗歌的发展变化,但并未跳出拟古主义的圈子。二是论“悟”主“法”,即所称“汉唐以后谈诗者吾于宋严羽卿(按严羽字仪卿,明人多作严仪字羽卿)得一‘悟’字,于明李献吉(梦阳)得一‘法’字,皆千古词场大关键。第二者不可偏废:‘法’而不‘悟’,如小僧缚律;‘悟’不由‘法’,外道野狐耳”(内编卷五)。论诗重“悟”,必然会折入神韵说;论诗主“法”,则必然仍坚守格调说。胡应麟又把这两者调和起来,他说:“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故作者但求体正格高,声雄调鬯,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故法所当先,而悟不容强也。”(内编卷五)《诗薮》开始引进了“神韵”的概念,全书有二十馀处直接以“神韵”论诗评诗,如称盛唐诗歌“气象混成,神韵轩举”等,这对清代神韵说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三是承七子之说,崇唐抑宋,但又认为宋诗中也有“可参六代、三唐者”,不容尽废,因而主张以风格来区划唐、宋。这较之当时盲目排斥宋诗者要高出一筹。此外,《诗薮》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见解,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如对宋以来关于唐诗“夜半钟声到客船”句中“夜半钟”是否实有的争论,指出:“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惟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 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外编卷四)这就看到了抒情诗“借景立言”的艺术特点。又如推崇《沧浪诗话》,称“昭代声诗,上追唐、汉,实有赖焉”(杂编卷五),也颇有眼力地看到了《沧浪诗话》对有明一代复古风气的深远影响。但书中对明诗和明代诗人的评论,往往揄扬过分,特别是对王世贞,更是推崇备至,不足为定评。要之,《诗薮》对前代诗人诗作的评论尚属中肯,且论诗细密,能自圆其说,又广征博引,亦足资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批评价值和诗学资料价值。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校补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