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明代部分·凤池吟稿》简介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历代诗歌别集·明代部分· 凤池吟稿》新诗鉴赏

诗别集,十卷,明汪广洋撰。广洋(?~1379)字朝宗,高邮(今属江苏)人。元末举进士,朱元璋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历江西、陕西参政,封忠勤伯,拜右丞相,后因不能发胡惟庸之奸,贬汪氏于广南,舟次太平赐死。

汪氏位至台辅,其诗虽多题咏应制之作,但气魄雄伟,颇能体现明朝开国气象。特别是七言歌行,更为突出。如《歌风台》虽咏汉高祖还乡事,实际上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歌颂明朝建立:“古台秋风吹野蒿,大江直下奔惊涛。块然崛起不数仞,意气尚欲凭之高……故乡故乡归去来,槌牛酾酒临高台……酒酣拔剑大风里,自舞自歌隆准起。愿以猛士守四方,山川草木从风靡。惜哉汉高之虑在目前,於变时庸恐未然。”诗中对朱元璋是否能够给老百姓带来一个盛世是有怀疑的。《从军乐》更为直接地表现开国之初从军将士的欢悦、责任感和荣誉感。“天子有诏征不庭,重选前锋扫幽朔。出门万里不足平,宛驹照耀黄金络……少年忽忆慷慨事,便起酌酒交心胸。酒酣耳热声摩空,手舞三尺青芙蓉。前将军,右都护,将士在荣不在富。一朝手格楼兰归,人拥都门看驰骛。朝承恩,暮承顾,出入三军称独步。都门富儿空万数,人生岂被从军五。”自唐代府兵制被破坏后,晚唐、五代直至两宋当兵的绝大部分是游民痞子,因此给人以“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印象。这种情况到了明代有所改变,只有责任与荣誉和军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样的军队才有战斗力。汪氏的善于用歌行体歌咏开阔的境界和摅写狂放的豪情,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长卷。这与明代开国时蒸蒸日上的国势和人们自信心恢复分不开。汪诗中描写朝中大典的作品多典雅严整而富于气势,这与汪氏身分地位有关。宋濂在汪诗序中言汪氏久处台阁“览乎城阙宫观之壮,典章文物之懿,甲兵卒乘之雄,华夷会同之盛,所以恢廓其心胸踔厉其志气者,无不厚也,无不硕也,故不发则已,发言其言淳庞而雍容,铿訇而镗��。”这段话正确阐述了汪诗风格与作者生活的关系。汪氏七绝中有《岭南杂录》三十首,清新明畅,描绘了岭南自然风光和风俗,带有鲜明的南国色彩。“村团社日喜晴和,铜鼓齐鸣唱海歌。都道一年生计足,五收蚕茧两收禾。”“不输租税不忧贫,缚屋岸边浅洞人。争捕蚺蛇邀远客,旋浇糟粕赠比邻。”可见当时广东开发程度尚很低。

汪集最初由葛庭光整理刊刻于明弘治初年,书中有胡仲子标注,此本在明万历间就非常少见,故于万历四十五年由王百祥重新刊刻,现万历刻本也很少见。

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务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