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家·章学诚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史学·史家·章学诚

清史论家。字实斋,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章学诚与唐代的刘知几被现代史学界推为中国史论的两大家。但据章学诚自己回忆,他少年时却非常鲁钝,读书每天不过二三百字,还不能记忆,学写文章,常常用错虚字。直到二十一二岁后,才逐渐显示出才气,博览群书,对史籍尤感兴趣,其中利病得失,能随口举出。朋友都认为这是得力于刘知几 《史通》,其实章学诚是在二十八岁时才见到 《史通》 的。章学诚二十五岁从北京国子监 (最高学府)肄业后,曾先后参加几种地方志的编纂,这对他史学思想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他虽然在四十一岁时考中进士,获得进入官场的资格,但归部铨选,却没有得到一官半职。为了养家糊口,他到处奔走,在各地书院任教,或在达官幕府中为客。他的 《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等著作,都是他死后才由朋友陆续刊刻问世的。他生前虽然与邵晋涵、洪亮吉、黄景仁等名流共过事,但还是默默无闻,当时学界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章学诚其人,更没读过 《文史通义》这部“为千古史学辟其榛芜” 的杰作。章学诚被学界普遍认识,是在民国时代,距他去世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尽管如此,章学诚对自己呕心沥血的著作却充满自信,他说: “吾于史学,盖有天授,自信发凡起例,多为后世开山。” 又说: “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予 《文史通义》 所为作也。”章学诚特意标榜的 “史意”,就是史学的功能或史学的意义,就是 “经世致用” 的思想。他说:“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 《春秋》,正因切合当时人事耳。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这种思想在今天为常识,但在乾嘉时代,却是惊世骇俗的见解,因为当时正盛行为考据而考据的史学,学界弥漫着贵古贱今的风气。他在《文史通义》开篇就提出 “六经皆史” 的命题,甚至认为 “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这种主张在史学上的意义,就是奠立了史料学的基础。章学诚在史学理论上的独特贡献,是建立了所谓“方志学”。他曾参加过多种方志的撰写,最后还在湖广总督毕沅幕府中为其修《湖北通志》,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运用自己的史学理论,高屋建瓴地对方志的性质和作用、体裁和内容、编写和机构等,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 “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将方志提到史书的地位,并使其成为 “方志学”,这是从章学诚开始的。还值得一提的是,章学诚在刘知几的“才”、“学”、“识” 之外,加了一个 “德” 字。史家要有 “史德”,正如说人要有 “良知”,虽然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至理名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