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出版·石刻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图书编辑出版·石刻文

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管子》中说,春秋时期的管仲在泰山上见到七十多种封禅石刻,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石刻文字的记载。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春秋时的石鼓文。唐代初期在陕西省凤翔县出土了十个形状似鼓的刻石,每个鼓的四周都刻有文字,字体属于籀文,内容是有关田猎活动的诗句。秦始皇发展了刻石之风。他在位期间曾多次出巡,所到之处常记文于石,来宣扬他统一天下的功德。《史记·始皇本纪》中就记载了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芝罘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碣石刻石等。东汉时期,刻石之风更加盛行,刻石方法也有所发展。把文字刻到山岩上称摩崖,刻到长方形的石上叫碑。把整部经典著作刻在石头上,称为石经。影响较大的是七部儒家石经,包括东汉末年由蔡邕刻成的一体石经、三国时魏国刻的三种字体的正始石经、唐文宗时刻的开成石经、五代后蜀刻的广政石经、北宋哲宗刻的嘉祐石经、南宋高宗时刻的绍兴石经和清高宗时刻的乾隆石经。完整保存至今的只有唐开成石经和清乾隆石经。佛经经文石刻大致分三种:一是摩崖,将经文镌刻在悬崖或洞壁上;二是经幢,将经文刻在一种有棱的石柱上;三是经碑,为佛教经典刻石规模最大的一种形式。道教经典刻石比儒经刻石、佛经刻石晚,数量和规模也都不如儒经和佛经刻石。隋代之前没有道经刻石。最早的道经刻石是唐代中叶景龙二年龙兴观的《道德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