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出版·四部分类
即书目类例上的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分法。四部分类是随着我国目录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书籍大增,佛经大量翻译,文学受到重视,文学总集和别集出现,这些特点在图书目录类例上必有所反映,四分法遂应运而生。三国时曹魏秘书郎郑默于魏末校理皇室藏书时,编成了一部目录——《中经》。西晋人荀勖据之编《中经新簿》始创四分法。该书分甲乙丙丁四部,“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瓒、汲冢书。”东晋人李充整理皇室书籍,编成《晋元帝四部书目》,对荀勖分类加以调整。李充将乙、丙次序更换,乙部改为史部,丙部改为子部。从此,经史子集四分法的体制便正式确立了,奠定了后世四分法的顺序。至《隋书·经籍志》已有按经史子集排列类名及细目的系统用书。四部的名称用经史子集代替了原来的甲乙丙丁。因此《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用经史子集四分法的书目,对后世书目类例影响极大。(参见“经史子集”)《隋志》以后的官修目录、史志目录及私人编撰的目录,大多也用经史子集四分法。至清乾隆年间官修《四库全书》,四分法已臻完善,类目更加分明。四分法沿用近二千年,对中国古籍书目类例影响极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