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秧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舞蹈·秧歌

我国广泛流传且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主要在传统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于广场表演。这个舞蹈与农业劳动密切相关。由劳动的步法,作为舞蹈步法的基础,在艺术上加工,并且使群众的队舞整齐化,形成了完整的秧歌舞,其后逐渐成为祝贺性、娱乐性的新年社火队舞,表演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秧歌舞在清代就已盛行,清朝学者吴锡麒在其《新年杂咏抄》一书中认为宋朝流行的民间舞蹈《村田乐》是秧歌舞前身。秧歌可分为高跷秧歌和地秧歌两种,一般由十余人到数十人组成,舞者扮成生活中和神话传说里的各种人物,手执扇、手帕、伞、鼓、棒等道具。舞蹈开头和结尾为大场,中间穿插各种小场。

《秧歌舞》是歌、乐、舞三结合的,用锣鼓伴奏由于流传地区不同,形成不同的特色:东北秧歌,主要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以演唱秧歌小曲为主,带故事的小戏较少。风格泼辣、热情、风趣而又豪爽;河北秧歌中,冀东秧歌的女角以舞扇见长,冀中秧歌以演唱秧歌剧为主,冀西北一带的榆林秧歌曲牌众多,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山东秧歌有北路秧歌,以鼓子秧歌为代表,风格较为剽悍粗犷,流行在胶东半岛的称东路秧歌、以胶州秧歌,海阳秧歌为代表,胶州秧歌,跑场动作火爆,扭得幅度大,脚步重抬轻落,动作柔韧舒展,民间以“扭断腰”形容;山西秧歌,以祁县、太谷、沁源、武乡等地闻名;陕北秧歌,风格健壮,节奏自由,演唱奔放,富有高原情趣。《秧歌舞》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音乐、舞蹈、歌、戏曲表演的集合体,常与旱船、霸王鞭、莲花落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演出,是风俗性强的一种集体活动。直到今天,《秧歌》仍是我国汉族地区流行最广,最受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北方再度兴起“秧歌热”,使这种艺术形式与健身结合起来,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