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三舍法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代教育·三舍法

“三舍考选法”或“三舍选察升补法”之简称。亦称“三舍推恩”。宋代太学教学与升补制度。为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为推行熙宁新政所创建。熙宁四年(1071),立太学生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凡始入太学的学生为外舍生,每岁升级一次。年终会试后,参照学生平日操行和学业,凡成绩列入一、二等者,升入内舍。内舍生每两年升级一次。学满两年时,由学官按贡举手续,用密封誊录的办法,进行考试,如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日操行和学业,合格者升入上舍。上舍生学习两年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教官不得参与,一切手续与科举省试法同。评定成绩分三等:操行和学业皆优者为上等;一优一平者为中等;两平或一优一否者为下等。上等者即授予官职;中等者免礼部试;下等者免解试。实行太学“三舍法”,一方面增加了太学生的数额。如熙宁年间增至900人,元丰年间增至2 400人,崇宁年间增至3 800人。另一方面,使太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科举的依附,有利于培养变法革新的人才。以后,算学、书学、画学等亦仿太学采用升舍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