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原型批评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研究·原型批评

原型的英文是archetype,源自希腊文architypos;archi为“初始”、“首例”之意,typos为痕迹、压痕之意。原型批评为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容格(Carl G.Jung)所创。他说,人类祖先的经验不断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存在种族的集体无意识里,世代沿传,这样的原始意象就是原型。换言之,原型是“我们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所公式化了的结果”,“是无数同类经验在心灵上的积淀物”(《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艺术的关系》)。后来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作了修正。他认为“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就是原型,并引申说:“我以原型指文学作品里的因素;它或是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种叙事定式,或是一种思想,这些因素均可从范畴较大的同类描述中抽取出来。”(《布莱克的原型处理手法》)原型批评用于中国古诗研究,已见有辨认叙事模式、原型意象、诗歌情调、比较中西有关论说等实例。英国汉学家霍克思(David Hawkes)认为,楚辞写巡游时依次列举天下地名的做法,即“宇宙式”手法,是一种原型叙事模式。它源自巫术和宗教,而与诗人的宇宙观有关系。《离骚》中的巡游不怎么明确,依稀是沿太阳西行路线。而《远游》中的巡游路线,则明显构成了一个对称的图案式宇宙,堪与当时铜鉴背面的宇宙图饰相比。这种手法还见之于汉赋(《求宓妃之所在》,载《大亚细亚》第13卷)。美籍华裔学者缪文杰发现唐代边塞诗中多有运用原型意象的实例。他指出,这些诗篇象征优美,诗意遒劲,词句淳朴,体验深切,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而如果从原型意象角度加以体察,还可以窥见它们之所以长久感人的深刻原因。边塞诗往往一面写边陲,一面写长安,其间形成了一种张力,而这种张力即存在于原型结构的因素之中。例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国》一诗将“故园”与“战场”并置;另一首《逢入京使》,则将“故园”与代言人的忧肠寸断和“漫漫”长路并置。这些互相反衬的意象,潜在着“死亡一再生”神话原型。因为在第一首里,虽说菊花正在开放,不过是“傍战场”而开。诗中代言人准备享受这一美景良辰,但其心情很快就沮丧起来。这首诗的情调似乎是一种压抑的热情。在第二首里,代言人的境况与遥远的“故园”形成鲜明对照,最后则变成了可怜巴巴的嘲讽:“凭君传语报平安”。“荒漠”是另一种原型意象,在边塞诗里,这种意象经常故意用来与“花园”意象互相对照。这种对照涉及艰苦与舒服,寒冷与温暖,刺目与柔和的色彩,衰落(秋)、死亡(冬)与复苏(春)、鼎盛(夏)。它们分别代表着胡疆和唐土两个不同的世界。正是运用诸如此类的原型意象,使边塞诗的感情色彩固定化了(《唐代边塞诗:原型批评实践》,载《清华学报》第10卷第2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