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的学科建设和本书撰述宗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的学科建设和本书撰述宗旨

岁月沧桑,一切都在消逝,而唐代文学将永存。辉煌的唐代文学给后世留下一笔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它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养的经典,是哺育中国诗人的伟大传统,也是各种艺术创作挹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唐以后,一些附庸风雅的帝王,以御选的方式钦定唐代文学作品,以卖弄他们的文学趣味,规范一种正统的审美理想;士大夫们从牙牙学语就诵读唐诗,束发受书,学试帖、古文,在唐代文学的浸润中培养起他们的写作才能,藉此由科举踏上仕途。一些人即使濩落无成,设塾坐馆,也须凭藉满腹辞章课徒讲习,冬烘度日。无论是操觚者的毕生揣摩,还是三家村夫子的千虑一得,唐代文学就在世世代代的传诵授受中,构建起了接受的历史,同时孕育出广阔的学术研究的领域。

如果将对唐代文学技巧的揣摩和评论也视为一种研究,那么唐代文学的研究史几乎和唐代文学一样古老,几乎和唐代文学史一起发生,一起发展起来。不仅当时的各种诗格包含着对唐诗写作经验的总结,大量的选集、序跋和传记中也记载着唐人对本朝作家的评论。张为的《诗人主客图》不是关于中晚唐诗流变的论述吗?如果更严格一点说,以对唐代文学的整体认知,即将唐代文学作为知识的对象来看待,那么唐代文学的研究在宋代也已经开始了。张戒《岁寒堂诗话》说:“国朝诸人诗为一等,唐人诗为一等,六朝诗为一等,陶、阮、建安七子、两汉为一等,《风》《骚》为一等。”当唐诗被与其他朝代区分开来时,我们知道那是基于对唐诗一致的认识。当唐诗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被与其他时代的诗歌区别开来时,真正意义上的唐诗研究即已开始,并达到了一定的深度。的确,宋代开始了杜诗的编年注释、杜甫的生平考证,开始了韩柳文集的注释音训。唐诗的句法对仗、声律典故都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唐文的体制结构也被古文家们用功揣摩,确立起古文的传统。无论在诗文评点著作还是在史书的文苑传中,唐代文学的阶段特征和总体特征都被粗线条地勾勒出来。元代刘辰翁将文章评点迻用于唐诗研究,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唐诗评点学。而当时数量众多的诗格诗法,则根据唐诗的艺术经验总结出古典诗歌的类型学理论,又依托经义的结构学说创立了起承转合的诗歌结构理论。到了明代,崇古模拟风气和“诗必盛唐”的口号,将唐代文学更推升到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前后七子的格调诗学,对唐诗传统的理解虽过于狭隘,但其精细的本文阅读还是有效地发掘了唐诗的艺术经验,唐诗的历史进程在高棅、胡应麟、胡震亨、许学夷等人的研究中也变得愈益清晰。在明代后期,唐诗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开始被学者关注,出现了黄德水、吴琯《唐诗纪》和胡震亨《唐音统签》两部大书,为清代编纂《全唐诗》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在明代“唐宋派”的手中,韩愈、柳宗元两家文章与宋代欧苏曾王六大家并列为“唐宋八大家”,古文经典的地位得到最后的确立。进入学术风气浓郁的清代以后,隋唐五代文学的基本文献得到进一步的整理,由官方组织编纂了《全唐诗》《全唐文》,学者们自己编纂了《全五代词》《唐代丛书》,隋代的作品则收入了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两种先唐诗文总集中。一批隋唐五代笔记、史料经认真校勘,刻入丛书;《旧五代史》《登科记考》《唐摭言》等久逸的历史文献被辑校刊布,流行于世;甚至还编出了《全唐文纪事》这样的研究资料汇编。到清代中叶,隋唐五代文学的基本文献可以说粗具规模,为学者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浏览清代有关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的著作,我们惊异地发现,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有相当自觉的意识。康熙年间王渔洋为矫正宋诗风的流弊,以神韵为骨干重塑唐诗的传统,以《十种唐诗选》打磨唐人选唐诗的时代印迹,以《唐贤三昧集》树立盛唐诗的理想,成功地推出了一个体现他审美理想的唐诗面目。后来沈德潜鉴于王选神韵有余而骨力不足,更选《唐诗别裁集》,取长补短,终成一种兼容并蓄、能反映唐诗宏大风度和多方面特色的佳选,从而完成了唐诗的经典化过程。五代文学研究也是王渔洋开创的,他草创《五代诗话》未竣,经黄叔琳和郑方坤编订、增删刊为两种版本,给清代断代诗学研究以很大影响。唐代诗学研究产生了沈炳巽《续唐诗话》、屈复《唐诗成法》、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凡例》、孙涛续辑《重订全唐诗话》、李怀民《重订中晚唐主客图》、鲍桂星《唐诗品》、冯继聪《论唐诗绝句》、宋育仁 《三唐诗品》等有价值的论著。乾隆二十二年(1757)诏科举用诗,又刺激了试帖诗研究的发达,涌现了大批唐代排律研究之书和选本,使唐诗艺术的研究水平在清代迅速提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古文、骈文、辞赋、词学等方面也积累了不少考订成果和评论资料,虽专书不多,但散见于总集、选集和论文、评点中的研究成果殊为可观。通过各体作品的编选品评,对经典作品的艺术分析愈加深入,理论积累也愈加深厚。在作家研究方面,骆宾王、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名家别集都做了编年注释,其中杜甫李商隐的集子还出现了多种注本,集前代之大成。清代对隋唐五代文学所作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今人留下了着实令其他学术领域欣羡的学术积累。近代以来,唐代文学研究能在整个古代文学研究中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论著最多,与清代打下的学术基础是分不开的。清代的隋唐五代文学研究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大课题。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学术走向近代化的步履,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逐渐走向成熟。尤其是80年代以来,现代学术思潮的急剧涌入,有力地激活了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带来学术观念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发展。原有的丰富积累加上最大热情的投入,使得隋唐五代文学研究在20世纪后期取得了最引人瞩目的成绩,出版物之多甚至到了足以与整个唐代历史、文化研究相埒的地步。其中扎实的有价值的成果固然很多,但重复无聊的充数之作同样也不少。在今天,对后者的淘汰已成为清理学术史及在知识积累的意义上保证学科正常发展的重要任务。本书就是由此出发对隋唐五代文学研究所作的兼有总结和介绍意义的概述,一方面为读者提供稳定的知识,起到引导初学者入门的作用;另一方面站在世纪之交的学术高度,总结迄今为止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的知识积累,反映当代学术所达到的认识深度。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我们希望尽可能广泛和深入地反映隋唐五代文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及其成就,为此在编章安排上做了精心的考虑。上编首先按文体概述唐代文学的基本内容及历史发展。其中诗歌是最主要的部分,以传统的初盛中晚四分法分期论述,既有对诗坛整体状况的叙述,对诗风的全面分析,也有对具体作家、群体和流派的扼要评论。其他文体各自成章,分别就其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发展阶段加以论述。承担本编各章撰写任务的作者都是长年致力于各领域研究的学者,他们的论述包含了学术界对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中编分专题讨论了隋唐五代文学与社会文化中一些重要问题,包括文学与政治体制、科举制度、幕府制度的关系,文学与思想传统、文学传统的关系,文学与姊妹艺术的相互影响,妇女对于隋唐五代文学的特殊意义等等。几位作者都是对有关问题深有研究并发表过相关论著的专家,他们的论述反映了当代学者的研究深度。下编是对隋唐五代文学基本文献的介绍,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基本知识,三位作者是对隋唐五代典籍和敦煌文献最稔熟的专家,他们介绍的文献中包含着自己的研究心得,翔实可靠。结语是对20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做了简略回顾,力图勾勒出百年学术的主导趋向和主要成果,因篇幅有限,难免挂一漏万,但与书后所附研究书目参看,可大致了解百年间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的基本状况。需要说明的是,书目主要着眼于参考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版的著作列举得比较少。

总之,本书从不同角度对隋唐五代文学及其研究做了全面的论述,学有专攻的各位作者在努力吸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力求将本书写成能反映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水平的学科概述,文中的注释和书后开列的研究书目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阅读的线索。也许可以说,本书的宗旨一方面是面向有志于研究古代文学的读者,但同时对专业工作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它毕竟代表着一批专家的看法,无论对问题的论述还是对现有成果的评介,都包含着他们自己的见解和学术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学术史的筛选和淘汰。至于它是否全面地反映了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的成就和水平,那还需要学界同道的论定。

注释

① 参见朱易安《唐诗学诗论稿》中《格调派唐诗观的发展》《后七子与明末诗人的唐诗观》《细故末节论唐音》《走向艺术本身》诸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② 参见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第三章《〈唐贤三昧集〉与王渔洋诗学之完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