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康进之,棣州人,一云陈进之。作《黑旋风老收心》、《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元曲选》称《李逵负荆》)二剧,前者已佚。
棣州,隋置,改沧州,又改渤海郡,唐又改棣州,宋又徙置今山东惠民县治。
元剧中有不少水浒戏。宋江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后来慢慢扩大到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在人民中间丰富着、创造着。在《水浒传》里,李逵是个农民形象,戆直、粗鲁、勇敢,不问情由动不动同人打架,两把板斧杀得性起,乱杀一阵。《水浒传》里虽然写李逵很多,也是个典型形象,但是分散各处没有集中的场面。梁山英雄在元剧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关于李逵的故事,可见他最为人民所喜爱。元剧中黑旋风戏虽多,可惜现存的不多,而以《李逵负荆》最为杰出,因为剧中的人物形象最为鲜明。
此剧为末本戏。第一折写梁山泊号令严明,清明放假三天。李逵下山在酒店遇王林,得知其女被宋江抢去,于是上山找宋江理论。第二折,李逵义愤上山,要砍倒“替天行道救生民”杏黄旗,责宋江劫王林女儿,与他赌头。第三折,李逵与宋江、鲁智深下山到王林酒店中折证。王林认出抢他女儿的不是这二人。李逵发急。第四折,李逵上山,负荆请罪。宋江本要杀他,后要他去擒顶名冒姓的贼汉,将功折罪。二贼擒来,枭首警众。
名冒姓的贼汉,将功折罪。二贼擒来,枭首警众。剧本所写李逵性格,不完全是戆直,更是倔强,对社会上的不平马上要反抗,要舍命救人的,可是不精细,有其粗鲁的一方面。在社会上永远是个闯祸的人,但是在梁山泊却是一个佩服宋公明、服从领导、严守纪律的人。毫无疑问的他受了些约束,沉不住气。遇到清明节放假就急于要下山喝酒了。那下山找酒店一段,康进之写得很好,可见到李逵不完全是粗鲁人,有其妩媚的一方面,老粗而实在也有风雅的一面,懂得欣赏自然景物。这是一插曲,可是也补充了他的性格。李逵听到宋江鲁智深抢亲的消息,十分不平,不问真假,上山和他们理论,竟至不惜头颅。因为宋江三十六人是用正义感来团结的,所以能够横行天下,为人民所热爱。这不是寻常抢亲的案子,而是关系到整个梁山泊的生存问题的。对证时,王林认出宋江不是抢亲人,李逵一定要他再认,气得打他,表现了他急到没办法的情景。此后知道自己弄错,对宋江又佩服了,没奈何挨步上山,负荆请罪。他自叹道:“黑旋风,你好是没来由也,为着别人输了自己。”李逵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发现了错误,马上负荆请罪,尤其可爱。剧作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集中地写出一个完整的李逵的性格。但一个斗争的集团,不能没有严明的纪律,而李逵又是立下军令状的,这问题又不能置之不理。宋江的处置是叫李逵带罪立功,等他擒到了那两个冒名的坏蛋,然后赦免了他。这样的处置比之诸葛孔明忍泪斩马谡显然有着更大的教育意义。
《高斋漫录》:“文潞公尝戏云,‘某平生作官,赶家仆不上。方为从官时,家仆已称仆射;比为宰相,渠先为司徒矣。’近年贵人仆隶,以仆射司徒为卑小,则称保义,又或称大夫矣。”又,《挥麈余话》:“靖康间有甄陶者,奔走公卿之前,以善干事,士大夫都使令之,号甄保义。”宋江绰号呼保义,它的通俗的意义是指一种供人家呼唤、替人家奔走的仆隶。以一个人民武装力量的领袖,而被人叫做呼保义,那说明了他真是当时无数受压迫的老百姓所渴望的“及时雨”。
在元蒙统治时期,那真是一个强盗世界。一方面许多权豪势要之家,往往冒称官吏舍人,鱼肉平民,夺占妻女(见《元典章·刑部十九》第三十四页:“有一等豪霸之家,冒充官吏,罗织平民,骗其家私,夺占妻女。”),(又《刑部十四》第四页:“近来有不畏公法之人,诈为贵势子弟,号曰舍人,从徒连骑,凌胁平民,因引奸盗。”);一方面跟着元军南下掳掠的“干讨虏军人”更到处冒充蒙古兵,公行劫夺,驱掠人口(见《元典章·兵部一》第二十七页)。这些冒名顶替的强盗,受着统治阶级的庇护,老百姓吃了亏是无可控诉的,因此他们有时希望那真能替天行道的一批“真命强盗”的出现。本剧第四折那假宋江碰见李逵时说:“这是真命强盗,我们打他不过。走!走!走!”正透露了梁山泊故事所以在元代民间特别流行的一点消息。
从此剧中可以看出梁山英雄的精神面貌,他们的仁义、平等观念,团结友爱,纪律严明。剧本歌颂这些英雄,赞美他们的正义感、是非感,体现了锄暴扶弱的精神。从剧中还可以看出当时人民对梁山英雄的看法。人民在压迫下喜爱梁山英雄,同时也按照自己的观点创造并丰富了水浒故事。
本剧为元剧水浒戏中之第一。剧情紧张,从头至尾,毫不松懈。许多上场白,能尽量避免重叠的自述式,而代之以冲口而出的冲场白。
元剧中李逵有粗有细,有正义感,也有人情味,是刚健中含婀娜,勇悍里带滑稽的人物。
本剧故事在百廿回《水浒传》第七十三回中略见影子。京剧《丁甲山》与此剧类似。(又可比较《黑旋风双献功》剧。)
二、元曲中的水浒戏
1.《争报恩》(无名氏)
2.《燕青博鱼》(李文蔚)
3.《黑旋风双献功》(高文秀)
4.《李逵负荆》(康进之)以上见《元曲选》。
5.《黄花峪》(无名氏)见《孤本元明杂剧》。
《争报恩》说赵通判妾腊梅与丁都管有暧昧关系。梁山英雄关胜与徐宁病在店中,宋江又派花荣去探问。赵妻李千娇帮助了梁山英雄。后来李千娇被诬为谋杀亲夫,梁山英雄把她救出来。
《燕青博鱼》叙燕青因眼病下山,为杨衙内所欺,燕二(燕顺)治好其眼。燕青为博鱼事与燕大(燕和)结交。燕大妻与杨衙内私好。燕青燕顺为燕和报仇。此剧写了梁山英雄,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黑旋风双献功》一作《双献头》,高文秀作。高文秀写了不少水浒戏,今只存此本,其他均已散佚。此剧叙孙孔目妻与白衙内私逃。孙孔目去告状,白衙内乔坐衙门,把孙孔目下狱。李逵设法进狱中救出孔目,并把其妻与白衙内杀了,双献头。剧作故事简单,文辞朴素。
《黄花峪》写刘庆甫妻李幼奴往泰山烧香,遭蔡衙内调戏,为杨雄所见,但过后终于被蔡抢走。李逵去救,蔡衙内逃到黄花峪,为鲁智深所杀。
水浒戏的特点:反映阶级对立。压迫人民的是些“衙内”,水浒英雄是反恶霸的。梁山泊的纪律严明。各个剧本贯穿了这种精神。
其中《李逵负荆》特别好。它表明,人民领袖应替天行道。如果领袖,如宋江,背叛了他的阶级,做了坏事,李逵代表人民的意志要对他清算的,是极端的憎恨。此戏结构特别完整,词句也很美。其他各剧,如《争报恩》、《燕青博鱼》结构就比较散漫。人物不够鲜明,有公式化概念化倾向。由于迎合人民喜爱心理,往往有雷同之处。
今京戏直接从元曲取材,改编《李逵负荆》一剧,又加上《沂州府》剧故事。
同学们应该读《李逵负荆》与《黑旋风双献功》。
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谓《窦娥冤》与《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赵氏孤儿》为元剧代表作之一。这是一个历史剧。论剧情的紧张、斗争的激烈,很少剧本能超过它的。
纪君祥,《录鬼簿》一作纪天祥,大都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为前期作家。约计与王实甫亦为同时人。不注官职,当为平民,不曾作吏。所著剧本,《录鬼簿》著录六种,《太和正音谱》同,今惟《赵氏孤儿冤报冤》存。现传有两个本子:一是《元刊古今杂剧》本,共计四折一楔子;一是《元曲选》本。除元刊的四折外,更添第五折。就曲文论,自然是元刊本比较好。选本的第五折,尤其是蛇足。但元刊本全没宾白,字句上有些错误,也不易校正。
本事梗概:晋灵公时,大臣赵盾、屠岸贾文武不和,屠岸存心要害赵盾,派刺客鉏麑去行刺。鉏麑见赵盾忠诚,不忍下手,触树而死。后来西戎国进贡一头猛犬,叫作神獒,灵公把它赐给屠岸。屠岸得了神獒,在后花园中扎了一个草人,紫袍玉带,穿戴和赵盾一模一样,却在它肚里装一付羊心肺。等这神獒饿了三五天光景,放它到后花园里去。那神獒饿得慌了,一闻羊骚气,便向草人猛扑过去,抓开了肚子,把羊心肺吃了。这样试验了多次,料得可用,便牵去朝见灵公,说这犬性最灵异,但凡朝中有不忠不孝之人,自会认得。灵公叫放它去试验。它一见那紫袍玉带的赵盾,便扑了过去。这时幸亏殿前太尉提弥明,素知赵盾忠心,一棰打倒神獒,救出了赵盾。
屠岸便乘势诬告赵盾谋反,杀了他全家满门三百多口。灵公的公主,嫁给赵盾之子赵朔的,遗腹生了个儿子,便是赵氏孤儿。屠岸贾为要斩草除根,叫下将军韩厥,把守宫门,防有人递盗出去。赵朔门下的草泽医士程婴,和公主商量,把孤儿放在生药箱里带出宫门,给韩厥搜到。却亏得程婴一番话,感动了韩厥,竟放他和孤儿出宫,韩厥拔剑自刎而死。
屠岸贾听说韩厥自刎,孤儿给人带走,下令国中,要把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孩子统抓来杀了。程婴只得去和当时已经告老的中大夫公孙杵臼商量,把自己一个新生的孩子,当作赵氏孤儿,寄在公孙处,自己却去向屠岸出首。屠岸信以为真,杀了那孩子和公孙杵臼之后,便把那假作程婴之子的赵氏孤儿,认作义子,和程婴共同教养他。到了孤儿二十岁时,程婴把赵氏先世被害的种种情况,画成图卷给孤儿看。孤儿看了,大为感动。程婴乘机把他的身世一一告诉了他。这时晋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第二天孤儿上朝奏明悼公,带兵拿了屠岸贾处死,才报了赵氏二十年的大仇。
本剧故事出于《史记·晋世家》及《赵世家》,为春秋时代晋国的史事,在《史记》中亦为富有戏剧性的一段故事。公孙杵臼与程婴为了保存赵家一个孤儿,自我牺牲,这种义侠精神,为千古以来所景仰、所歌颂。《史记·赵世家》描写这一段历史,乃是赵氏祖先的血泪开国史,本来很生动,不过比较简略。它所记载的是贵族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纪君祥大概取材于宋代讲史家的话本,不完全符合于《史记》,而公孙、程婴等人物形象却更其突出。经过讲史家的敷演,纪君祥的处理,增加了许多更其紧张动人的情节,同时也增强了它的人民性。
此剧所写虽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但赵盾代表善良的一个忠臣(《左传》中已有许多材料),是为人民所拥护的。历史上所谓忠臣,如果不是愚忠,必定与统治者有所斗争,抑止奸邪,而往往为糊涂不明的昏君所迫害。屠岸贾是凶恶残暴的形象。他为了达到他个人专权的目的,毫无理由地杀戮无辜的赵家三百口,是残害忠良。因为赵氏有孤儿存在,便下令把一月以上一岁以下的小孩拘刷起来,尽行杀害,这是惨无人道的。他终于得到报复,是自食其果。赵家由于韩厥、公孙、程婴等义士仁人,保存了一个复仇的种子。人民的同情是站在赵家这一边的,不能单纯地作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看。义气和正义感是人民的感情。那些志士仁人的坚韧性和谨慎的斗争精神,具备有中国人民所喜爱的英雄性格。存孤非为报私恩,为的是国家利益,所以这可以看成是忠与奸的斗争,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从这点来看,《赵氏孤儿》的意义是深邃广阔的。
程婴、杵臼保全赵氏孤儿的事虽见于《史记》,但实际只是战国时候侠士刺客们编造出来的一种传说(详见《容斋随笔》),可是它寄托着我国历来无数民族英雄宁死不屈保存种姓的侠义精神,因此它在民间流传极广,影响极大。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墨者,极力提倡一种牺牲自我以抵抗强暴、扶助弱小的侠义精神。这种侠义精神虽不断地横受历代统治阶级的摧残,但直到清末民初,它仍是我国各种下层秘密社会精神上的支柱。反之,我国历来的统治阶层,有一种最不可饶恕的罪恶,那便是对于那些反抗他们的人们族诛。甚至连那些刚刚出生的毫无罪名可加的孩子,也不免身首异处。就这一点说,我们对于从战国以来的许多作者———包括纪君祥在内———肯为我们创造程婴杵臼这两位典型人物,以表扬墨家一种扶弱抗暴的精神,实不能不致其敬意。
剧本中也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屠岸贾要灭绝赵家,并且为一己之私阴谋颠覆晋国。赵家和其忠臣义士的一群是为了保卫国家起来斗争的。
“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晋国山河百二雄。显耀英材统军众,威压诸邦尽伏拱。”作者包含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因此这义而兼忠的剧本能在元蒙时代并不被禁止而得以演出。然而这个剧本发扬了正义感、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在元蒙统治时期演出可以激励人民的坚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对于残暴统治者的憎恨和复仇主义。阿英指出,“这里所说的赵家,虽指的是赵盾,实际上还是影射宋朝。”未免是机械的看法,也未必为作者思想所及。不过这类有强烈斗争性的复仇的剧本,可以发挥它的民族意识的爱国主义的作用。
此剧称为悲剧,与西欧悲剧又有不同。所以称为悲剧者,剧本的精神是严肃的,斗争是紧张的、壮烈的,牺牲了许多英雄人物。最后还是得到了胜利,由黑暗而到光明。这是代表中国民族型的悲剧,也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剧。为什么要死许多人?为了增强程婴和孤儿的报仇决心。
在艺术结构方面,五折一楔子,较长。元刊本只有四折,可能纪本原定四折,而后人增长。但元刊本亦似有残缺。
特点,末本戏,而由韩厥、公孙、程勃(孤儿)分唱,正末不是一人。其中贯穿全剧者为程婴,程婴的性格也很突出,虽不唱,亦为主角。公孙为一退休老臣,无消极思想,仗义勇为,富于责任感。剧中人物安排是很成功的。
全剧有许多惊险的场面,如第一折程婴偷带孤儿出宫,为韩厥所查出。韩厥的思想斗争、程婴的机智,场面异常紧张动人。后来有《抱妆盒》、《狸猫换太子》与此类似。第三折公孙被打,程婴怕他攀附出来,气氛紧张。第四折程婴使孤儿观图,觉悟而转变过来的场面,情节安排巧妙合理。为后来的《王佐断臂》所应用。这些安排处理是很高明的,超过《窦娥冤》等剧。
赵氏孤儿这故事在戏剧上的传播影响,可分作三方面来说明。一是这故事本身的戏。我们今天所看得到的,除了纪君祥的杂剧外,尚有元无名氏的《孤儿记》,明徐元的《八义记》(所谓八义,是指程婴、杵臼、鉏麑、提弥明、韩厥和救护赵盾出险的灵辄,替赵盾通报消息的张维,为赵朔代死的周坚),和今天还在京戏里演出的《八义图》。其次是从这故事摹仿来的戏。最早是元无名氏的《陈琳抱妆盒》,戏中的太子、陈琳、寇承御,实际即是赵氏孤儿和程婴、公孙杵臼的化身。明人的《妆盒记》又是《抱妆盒》的放大。到京戏里更牵合种种包公案的传说,成了连演十几天的《狸猫换太子》。此外如元人杂剧里的《小尉迟》、京戏里的《法场换子》、《双狮图》,也都是从《赵氏孤儿》的戏脱胎出来的。
中国戏曲里,《赵氏孤儿》要算是最早流传到欧洲去的。据青木正儿的《元人杂剧序》说,计有R.P.dePrémare的法译本,又有英语重译本,法国文豪伏尔泰Voltaire的翻案本(这剧本有中译本,名《中国孤儿》,商务出版),后来还有S.Julien的法译本。王静安认为只有《窦娥冤》和《赵氏孤儿》,可以列之世界大悲剧中而无愧色,而就对后来戏剧的影响来说,《赵氏孤儿》是更其在《窦娥冤》之上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