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初,法国世俗现实主义文学是与贵族沙龙文学相对立的一个市民文学流派,一译“市民写实文学”,它是资产阶级中下层的文学。其特点是反映资产阶级下层市民的生活、思想与趣味,风格粗犷,表现出自由、乐观的精神。作家多是一些比较激进,蔑视封建道德的自由思想者。代表作家雷尼耶(1573—1613)、查理·索莱尔(1599—1674)、P·斯卡龙(1610—1660)和西哈诺·德·贝尔日拉克(1619—1655)等等。
法国在十六世纪后期发生了胡格诺战争,破坏了生产和人民生活,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一五九八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专制王权逐渐消灭了封建割据,重新建立中央集权。十七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家再度统一,四十年代资产阶级的起义和五十年代大贵族的叛乱先后受到镇压,六十年代国王的绝对权力达到最高峰。从这段历史看,十七世纪法国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斗争激烈,且势均力敌,这反映在文学上是贵族阶级沙龙文学和资产阶级世俗现实主义文学两个对立的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并存,谁也无法在文坛上占统治地位。沙龙文学重在小说、传奇,内容是歌颂贵族爱情和田园式生活,描写战争,狩猎场面,缅怀中古。这些贵族作家的语言晦涩难解,词藻华丽,表现了贵族阶级自命风雅,故弄玄虚,庸俗无聊的趣味,又有矫揉造作派之称。而世俗现实主义,他们没有受到蓝蒲绮府邸以及它的拥护者、沙龙和学院的影响,因此被冠以“自由思想派作家”、“肮脏的下流派作家”、“红脸诗人”等浑名。他们继续使用尚未净化的语言,用流行的资产阶级文体写作。他们为那些有教养的资产阶级所组成的小市民集团和一批不服从既定规章的独立的贵族写作。所以,拉法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们具有火一样的热情、叛逆的精神和伟大的哲学独立性”(《文学论文集》)。
世俗现实主义蔑视封建道德,反对沙龙文学的虚假造作,主张“真诚”和“自然”,同时也反对古典主义发起人马莱伯的诗歌理论,主张按个性自由进行创作,这是资产阶级中下层市民要求摆脱绝对王权的控制的思想倾向在文学上的反映。早期的讽刺诗人雷尼耶可算是典型的代表。他的诗歌作品为数不多,有十多首《讽刺诗》、三首《诗简》、五首《挽歌》和一些杂诗。《讽刺诗》发表于一六○八年至一六一三年间,是他的诗作的精华,如《宫廷生活》,用宫廷的豪华和诗人的闲苦作对比; 《永远贫穷的诗歌》,指出诗歌不能带来财富,只能导致厄运,然而诗人贵在有高尚的品德; 《不由自主的诗人》,描述诗人的创作,说明自己无法抑制感情,不能隐讳真理; 《玛赛特·或伪善者》,塑造了狡猾的老宫女玛赛特的形象。他的讽刺诗虽然不多,却嘲笑了各种社会寄生虫似的封建贵族,反映了亨利四世的时代风貌,社会世态,人情习俗。他还同马莱伯进行论战,《尼古拉·拉班》就是对古典主义为诗歌制订的清规戒律的驳斥。
维奥出身在新教徒家庭,是自由思想的代表,曾被加以无神论的罪名判处死刑,后改为放逐。他创作抒情诗、讽刺诗和哲理诗。抒情诗的代表作《清晨》描写了铁匠打铁时火星四溅的动人场面,这与沙龙文学的艳情故事相比是难能可贵的。但他最有价值的还是讽刺诗和哲理诗,它们充满着大胆的反抗精神。维奥在戏剧方面影响较大。他的代表作《比拉姆与蒂丝贝》从个性解放的观点出发,竭力刻划男女之恋,有鲜明的反封建道德的色彩,剧作洋溢着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想。该剧一六一九年演出时,曾风行一时。
斯卡龙也从事戏剧创作,他的喜剧《亚美尼亚的唐雅费》、《可笑的侯爵》和悲喜剧《萨拉曼卡的小学生》等,都嘲讽了贵族上流社会虚伪的“荣誉”观念和自吹自擂,剧中机智的仆人和愚笨的主人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赞颂了资产阶级市民的智慧。他的《防不胜防》、《伪君子们》等短剧,以同样的思想内容对莫里哀的喜剧创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世俗现实主义的戏剧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体现了绝对王权的政治要求的古典主义之间必然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规范化与反规范的斗争。当时作家谢朗德尔的《狄尔与西董》,就对古典主义的法则进行了公开的反抗。这个剧本的题材类似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两个世代相仇的家族中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崇尚个性自由,反对封建道德。剧本的序言提出了“我们不必象有些人那样,对古希腊作家的创作和文体亦步亦趋”,“必须从古人中选择符合我们时代和我们民族气质的东西”,并认为真正的戏剧应当是悲和喜,英雄和滑稽的混合物。可以说这完全是一篇反抗古典主义的宣言。但由于三十年代后期王权的逐渐巩固,文学的规范已成格局,世俗现实主义倡导的原则未能影响文坛。
世俗现实主义的实绩主要表现在小说方面。较重要的作家有索莱尔,斯卡龙,菲尔蒂耶和贝尔日拉克。他们大都描绘市民、大学生、农民、戏剧演员和江湖卖艺者,特点是反映下层社会的生活,具有自由乐观粗犷俚俗的风格。斯卡龙虽有不少诗歌和戏剧,但他的传世名作却是一部体裁新颖的《滑稽小说》。小说写一个巡回剧团来到外省小城勒芒后演员们与当地居民之间发生的许多滑稽纠纷,反映了喜剧演员的舞台生涯和外省社会的腐朽习气。斯卡龙曾在这个小城居住,由于爱好喜剧,和很多演员来往。小说所写的大部分是真人真事,虽然结构比较松散,但笔法诙谐,形象生动,风格纯朴,与沙龙文学的繁缛文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索莱尔是世俗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树者。他出身城市贫民,纵观他整个创作的精神,可说是民主主义作家。他曾一度杜撰,说自己是查理七世的宠臣、著名的阿戈聂萨·索莱尔的后裔,这不过是他一贯爱开玩笑,暗中挖苦有爵衔的大人物而已。索莱尔的文艺观是世俗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的集中反映。他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古典主义的准则是必要的、合理的,因为它们能帮助诗人正确地从事写作。他所摒弃的是古典主义的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和表现手法上的矫揉造作,主张真实地反映世界,并认为只有讽刺才可能绝对真实,才能毫不粉饰地反映时代生活。因此,他的作品多是讽刺体裁。为了文学的生活真实,特别是为了反对当时合法化的社会准则,他选择了“卑微的”主题,描写了“卑微的”主人公。索莱尔《法朗西翁的趣史》就是通过一个流浪汉的生平描绘了巴黎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现象。主人公法朗西翁出身低微,但蔑视封建社会的偏见和信条,会同一帮青年人争取独立自主的命运。法朗西翁在城市和乡村流浪,碰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典型,经历了各种各样惊险奇遇。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法国社会生活画面。索莱尔的《波利昂德尔》则集中取笑了巴黎有钱的金融家的生活。
世俗现实主义是法国十七世纪资产阶级的产物,它并不代表与绝对王权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资产阶级上层,而是反映了与绝对王权较疏远的资产阶级下层市民的思想与趣味。绝对王权对文学艺术规范化要求在它这里不仅得不到反映,而且受到故意的违反和挑战,因此,这种文学就不可能具有古典文学那种封建文明化的色彩。它继承了十六世纪人文主义作家的传统,表现出一种乐观粗犷的精神。但这些作品的创作技巧是不成熟的,不论小说还是戏剧,结构松散,人物塑造缺乏典型化,语言拖沓,于是,在君主专制政权扶植下的古典主义文学的迅速发展之下,世俗现实主义与沙龙文学便逐渐退出了法国文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