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王若虚
字从之,号慵夫,又号滹南遗老。真定藁城(今属河北)人。幼聪颖,博学强记,诵古诗至万馀首。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登进士第,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出使西夏,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哀宗正大(1224—1232)初,迁平凉府判官,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翰林直学士。天兴元年(1232),他不畏强暴,拒绝为崔立草功德碑。金亡不仕,东游泰山而卒,年七十。他是金末文坛领袖之一,也是有金一代的著名学者,经史考证,文学批评,无所不能。曾师舅父周昂,周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其文论和诗论多源于舅氏。在其《滹南诗话》中,主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反对“雕琢太甚”、“经营过深”,不主奇诡,也不主藻饰,提倡“真”,说“哀乐之真发乎情性,此诗之正理也”,即诗歌应抒发真情实感。又强调作诗要“出于自得”,反对“以衣钵相传”。这种诗论与江西诗派格格不入,基于此,他力攻江西派,对江西派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他斥之为“特剽窃之黠者耳”。其文学理论与白居易相近,诗也宗白居易,称赞白诗“情致曲尽”,“随物赋形”,对于有人鄙视白之“俗”,他加以驳斥,因为白之“俗”正是他所倡导的平易。于宋诗,他尊苏轼。他的诗论对于金代后期诗歌的健康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其文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话》、《文辨》和论诗绝句(即评东坡、山谷四绝、评王子端四绝)中。他的诗写得平易自然,发乎情性,尤其是金亡之后的作品更为感人。金亡后,他北渡返乡,写了《还家五首》,抒发“不但人非物亦非”的亡国之痛。他的五古多议论,如《摅愤》、《感秋》、《生日自祝》等。史传所著录《慵夫集》已佚,今传《滹南遗老集》。《全金诗》录其诗四十二首。《金史》卷一二六有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