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鼛有鼛,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磐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这是周天子大合乐于宇庙所唱的乐歌。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年三月周王朝要为祖先举行一次大型的音乐会,所谓“大合乐”就是把各种乐器会合在一起,在宇庙里奏给祖先听,周天子和其他群臣也来听,这是周代祭祀之礼的一个组成部分。(参见高亨《诗经今注》)
古代的乐师通常是由盲人担任的(瞽,盲人),因为他丧失了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却有极好的听力,于是就专门从事音乐等方面的工作。这种分工的出现,促进了社会音乐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光中国是如此,古希腊著名史诗《伊利严特》和《奥德赛》的搜集整理者荷马也是一位盲诗人。
在西周,中国的音乐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乐器种类多,制作精美,贵族们一般都比较喜好诗乐,并有较高的鉴赏水平。如《诗经。小雅·鼓钟》篇说:钟声钦钦悦耳,又弹瑟来又弹琴,同时还把磬两种乐器来演奏,歌唱者用雅乐和南乐的乐调来演唱,还有籥这种乐器也一齐奏响(籥,乐器名,似排箫),欣赏者觉得各种乐器协调得非常成功,听起来非常愉快,足见音乐发展水平之高。
这首诗光写了乐器的情况:盲人乐师已经把诸种乐器排列在了宇庙大庭之上,钟架鼓架(业,摆放乐器的木架;虡,悬挂乐器的木架)已经齐备,木架的钉子上(崇牙,木钌)装饰好了五彩的羽毛,大鼓小鼓依次挂好,鞉(一种有柄有二耳的摇鼓)、磬(玉石制打击乐器)、柷(状如漆桶的乐器)、圉(状如虎的一种乐器)排成行,接下来讲演奏的过程:平器齐备即开始演奏,箫管齐吹,余音绕梁。众乐器同奏声音洪亮、高亢,转而又徐缓肃穆(肃雍:音乐之声舒缓肃穆),这美妙的音乐祖先的神灵一定能来欣赏。我的客人也洗耳恭听,美妙的音乐使我们陶醉其中,忘记了时间的长短。
以诗对音乐演奏场面、效果的描写比较精彩,生动而形象,描述比较细腻,如对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的描写就是例证:齐奏时的洪亮高亢,转而为徐缓肃穆,然后以众人乐此不疲做衬托,从侧面表现音乐的美妙,等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