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张仪列传第十·秦武王元年,群臣日夜恶张仪未已,而齐让又至[1].》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史记·张仪列传第十·秦武王元年,群臣日夜恶张仪未已,而齐让又至[1]。》鉴赏

张仪惧诛,乃因谓秦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王曰:“奈何[2]?”对曰:“为秦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3],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今闻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4],齐必兴师而伐梁。梁 、齐之兵连于城下而不能相去[5],王以其间伐韩[6],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毋伐[7],以临周,祭器必出[8]。挟天子,按图籍,此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乃具革车三十乘,入仪之梁。齐果兴师伐之。梁哀王恐[9]。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借使之齐[10],谓齐王曰:“王甚憎张仪;虽然,亦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11]!”齐王曰:“寡人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何以托仪?”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12]。夫仪之出也,固与秦王约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今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伐之。齐、梁之兵连于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秦王以为然,故具革车三十乘而入之梁也。今仪入梁,王果伐之,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13],广邻敌以内自临[14],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齐王曰:“善。”乃使解兵。

张仪相魏一岁,卒于魏也。

【段意】 写张仪惧为秦武王诛,用计以自保。张仪在内外交责之下,周密地设计了一套免诛方案并付诸实施。他先是对秦武王说,如果允许他之魏,可造成齐魏之争,秦则可从中得利,从而得以避开祸地。当张仪相魏,齐果然兴师伐魏后,张仪又使人对齐王说,齐王果然中了张仪之计,于是齐王罢兵,而张仪得以相魏终卒于魏。

注释

[1]齐让:齐国派来的责斥的使者。按:齐所责斥者,以秦仍重用张仪。[2]奈何:如何办。[3]东方句:此为假设句,意谓如果秦之东方诸侯发生大变。[4]不肖:犹言无德,不贤。[5] 不能相去:指两相不能摆脱战争的纠缠。[6]间:嫌隙。[7]毋伐:《左传·庄二十九年传》:“凡师有钟鼓曰伐”。然周为天下之宗室,出师无名,不同于作钟鼓讨伐者,故云。[8]祭器必出:周之国家权力必定献出。祭器,君主祭祀时所用之礼器,人们视之为权力的象征。[9]梁哀王:当为“梁襄王”之误。[10]借使:借机出使。[11]亦厚矣句:意谓齐王在秦王面前对张仪的帮助太大了。厚,大。托,承托,此指帮助。[12]是乃:这正是。[13]内罢国而外伐与国:内使国家疲惫,外讨伐友好国家背不义之名。[14]广邻敌以内自临:在邻国大量树敌,而内部也面临出现潜在敌人的局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