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太史公》鉴赏
世俗所称师旅[1],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2]。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3],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4]。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5]。悲夫[6]!
【段意】 写作者的评论。作者针对孙膑被刑于庞涓,吴起说魏武侯为政应修德,自己在楚却刻暴少恩终遭射杀的史实,用以证明“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的正确。
注释
[1]称师旅:谈论军旅之事。[2]施设:实施。[3]孙子筹策庞涓明矣:孙膑通过筹谋策画使庞涓一败再败太高明了。筹策,犹谋画。明,高明。[4]蚤:通“早”。[5]刻暴少恩:刻毒残暴少施恩德。[6]悲夫:慨叹孙、吴二人能言不能行,使自己都受害,实在可悲。按:司马迁这段议论并不妥当,其材料无法证明其观点的正确。孙膑的智在于用兵时对付明显的敌人上,他两败魏军,逼迫魏军统帅庞涓自刭,足以证明他既能言也能行。而对于同窗朋友则以诚相待,根本不会料到有从背后射来的暗箭。故孙膑被刑于庞涓事,不能证明孙膑能言不能行。对吴起的议论更为失当。吴起相楚,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是历史的进步。改革的结果,使楚国以强大之态屹立于南方,但这种改革又触动了故楚之贵戚的既得利益。寡恩于故楚之贵戚,则多恩于战斗之士,此正是其为政修德的表现,不可视为“刻暴少恩”。故吴起因改革亡其躯也不能证明吴起能言不能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