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鉴赏

【提示】 本篇叙燕世家世系。从燕的始祖召公写起,直至最后一个君主燕王喜,共传四十余代。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中间七世未写,可能是史料缺乏,因秦“烧天下书,诸侯史记尤甚。”(《史记·六国年表序》)

文中对燕的多数君主写得简略,仅对燕王哙、燕昭王、燕王喜的情况有较详记载。燕王哙愚暗无能,听信苏代及鹿毛寿的话,让子之主决国事,大权独揽,结果“国大乱,百姓恫恐。”燕昭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期间,关心民众疾苦,招纳贤士,国家殷富,他国贤士亦争着前来投靠,使弱小的燕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最后一个国君燕王喜,不明事理,攻赵屡遭失败,后来被秦所灭。通篇有略有详,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对燕昭王的礼贤下士,师事郭隗,极端赞美。特别是对召公的仁德,在“论赞”中至为称颂。



召公奭与周同姓[1],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2]

其在成王时[3],召公为三公[4]。自陕以西[5],召公主之[6];自陕以东,周公主之[7]。成王既幼,周公摄政[8],当国践祚[9],召公疑之,作《君奭》[10]。《君奭》不说周公[11]。周公乃称“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12];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13];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14];在武丁时,则有若甘般[15]:率维兹有陈,保乂有殷[16]。”于是召公乃说[17]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18]。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19],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20]。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21],哥咏之,作《甘棠》之诗[22]



【段意】 写召公在周武王时封于燕,在成王时为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因成王年幼,周公代掌朝政,引起召公怀疑,周公乃作《君奭》一文说明情况,召公的怀疑得到消除,并对陕以西地区勤加治理,使各乐其业,死后人民作《甘棠》诗以示怀念。

【注释】 [1]召(shao)公奭(shi):姓姬名奭,周武王之臣。因封于召(在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周代燕国的始祖。周:周王室。 [2]北燕:古诸侯国名,建都蓟,故地在今北京市西南。 [3]成王:周武王子,名诵。 [4]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召公在周成王时任太保(见《史记·周本纪》)。 [5]陕:今河南陕县。 [6]主:主持,掌管。 [7]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子,周武王弟。文王时,因封于周(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 [8]摄政:代行政事。摄:代理。 [9]当国践祚(zuo):主持国政,登天子位。当国:执政。践:登。祚:帝位。 [10]《君奭》:篇名,载《尚书·周书》,相传为周公所作。文中希望召公要胸怀宽广,共同把国家治理好。君:对人的敬称。奭:召公名。 [11]不说(yue):不满。说:通“悦”,喜悦。[12]称:说。汤:商朝开国君主。伊尹:商汤贤臣。曾帮助汤攻灭夏桀。汤死后,传至孙太甲暴虐、乱德,被伊尹流放,国事由伊尹代理,后太甲悔过向善,又接回复位。假(ge)于皇天:功德感通上天。假:通“格”,感通。皇:对天的尊称。 [13]太戊:商朝君主,即中宗,能修德任贤。伊陟(zhi):伊尹之子,太戊时为相。臣扈(hu):太戊臣。巫咸:太戊臣。治王家:治理国家。王家:帝王之家。 [14]祖乙:商朝君主。巫贤:巫咸之子,祖乙臣。 [15]武丁:商朝君主,即高宗,用傅说为相,使国家得到治理。甘般:武丁臣。[16]率:一般。维:助词。兹:此,指这些贤臣。陈:设施,建树。保又(yi):治理,安定。有:助词,无义。殷:商朝的别称。这两句意思是:这些贤臣一般都有建树,使殷朝得以安定。 [17]说:通“悦”。 [18]兆民:众多的百姓。兆:言其多。和:欢心。 [19]巡行:巡回。乡邑:乡村和城镇。棠树:木名,一名甘棠,俗称野梨。决狱政事:判决官司,处理政事。 [20]侯、伯:古代五等爵位中第二等称侯、第三等称伯。此泛指贵族。庶人:平民。无失职者:没有失去职务和职业的。 [21]怀:怀念。伐:砍伐。 [22]哥:通“歌”。《甘棠》:篇名,见《诗经·召南》。诗中写人民对召公的怀念。



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1]。燕惠侯当周厉王奔彘,共和之时[2]

惠侯卒,子釐侯立[3]。是岁,周宣王初即位[4]。麓侯二十一年,郑桓公初封于郑[5]。三十六年,釐侯卒,子顷侯立。

顷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乱,为犬戎所弑[6]。秦始列为诸侯[7]

二十四年,顷侯卒,子哀侯立。哀侯二年卒,子郑侯立。郑侯三十六年卒,子穆侯立。

穆侯七年,而鲁隐公元年也。十八年卒,子宣侯立。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庄公立[8]

庄公十二年,齐桓公始霸。十六年,与宋、卫共伐周惠王[9],惠王出奔温[10],立惠王弟颓为周王。十七年,郑执燕仲父而内惠王于周[11]。二十七年,山戎来侵我[12],齐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还。燕君送齐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13],使燕共贡天子,如成周时职[14];使燕复修召公之法[15]。三十三年卒,子襄公立。

襄公二十六年,晋文公为践土之会,称伯[16]。三十一年,秦师败于殽[17]。三十七年,秦穆公卒。四十年,襄公卒,桓公立。

桓公十六年卒,宣公立。宣公十五年卒,昭公立。昭公十三年卒,武公立。是岁晋灭三郤大夫[18]

武公十九年卒,文公立。文公六年卒,懿公立。懿公元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19]。四年卒,子惠公立。

惠公元年,齐高止来奔[20]。六年,惠公多宠姬[21],公欲去诸大夫而立宠姬宋[22],大夫共诛姬宋,惠公惧,奔齐。四年[23],齐高偃如晋[24],请共伐燕,入其君[25]。晋平公许,与齐伐燕,入惠公。惠公至燕而死。燕立悼公。

悼公七年卒,共公立[26]。共公五年卒,平公立。晋公室卑[27],六卿始强大[28]。平公十八年,吴王阖闾破楚入郢[29]。十九年卒,简公立。简公十二年卒,献公立。晋赵鞅围范、中行于朝歌[30]。献公十二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31]。十四年,孔子卒。二十八年,献公卒,孝公立。

孝公十二年,韩、魏、赵灭知伯,分其地,三晋强[32]

十五年,孝公卒,成公立。成公十六年卒,湣公立[33]。湣公三十一年卒,釐公立[34]。是岁,三晋列为诸侯[35]

釐公三十年,伐败齐于林营[36]。釐公卒,桓公立。桓公十一年卒,文公立。是岁,秦献公卒。秦益强。

文公十九年,齐威王卒。二十八年,苏秦始来见,说文公[37]。文公予车马金帛以至赵[38],赵肃侯用之。因约六国,为从长[39]。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

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40]

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我[41],取十城;苏秦说齐,使复归燕十城。十年,燕君为王。苏秦与燕文公夫人通,惧诛,乃说王使齐为反间[42],欲以乱齐。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哙立[43]



【段意】 写召公死后,燕从西周到战国前期燕易王时的情况。其间在燕庄公时始称公,燕易王即位后始称王。同时写了此段时期内燕国所发生的一些主要事情:燕庄公时,曾遭山戎侵犯;燕惠公时,因想任用宠臣宋而引起内乱;燕文公时,苏秦至燕游说;燕易王时,齐趁文公的丧事期间攻燕。

【注释】 [1]已:通“以”。 [2]当:正值。周厉王:名胡。在位期间,行暴政,人们敢怒而不敢言,后引起反抗,他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共和:厉王出逃后,至宣王立,中间十四年,由朝中大臣执政,号“共和”。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3]釐(xi):通“僖”。 [4]周宣王:名静,厉王子,即位于公元前827年。在位期间,任贤用能,旧史称为中兴。 [5]郑桓公:姬友。郑国的始封者。郑:今陕西华县。 [6]周幽王:名宫涅,宣王子。宠爱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申侯怒,联合犬戎攻幽王,被杀于骊山下。西周亡。犬戎:在周时居于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弑(shi):旧称地位在下的人杀死地位在上的人为弑。 [7]秦:嬴姓。其远祖伯益,舜时赐姓嬴。周孝王封伯益之后非子于秦(在今甘肃天水),作为周的附庸。传至秦襄公,于幽王被杀时曾将兵救周,又以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史记·秦本纪》) [8]庄公:燕君称公自此始。 [9]共伐周惠王:因惠王“夺其大臣园以为囿”(《史记·周本纪》),故大夫边伯等五人召燕、卫等国出兵伐之。 [10]温:邑名,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 [11]郑:郑国。执:拘捕。燕仲父:人名。内(na)惠王于周:送惠王复人周京。内:通“纳”,入。 [12]山戎:部族名,居住在今河北省北部。我:指燕国。下同。 [13]割燕所至地予燕:把燕君到达的地方割给燕国。 [14]共贡天子:一道向天子进贡。如成周时职:像西周初期时所献贡品那样。成周:西周都城,即东都洛邑,乃成王时周公所营建。职:贡赋。[15]修:遵循。法:法度。[16]晋文公:名重耳。在位期间,能修政惠民,又平定周王室内乱,迎周襄王复位,并救宋破楚,在践土大会诸侯,成为霸主。践土:郑地名,在今河南原阳西南。伯(ba):通“霸”。 [17]秦师败于郩(xiao):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举兵袭郑,在殽被晋军袭击,大败。殽:也作“崤”,山名,在今河南陕县东。 [18]三郤(xi):指郤锜(qi)、郤犨(chou)、郤至。因“三郤谗伯宗,杀之。”(《史记·晋世家》) [19]崔杼:齐国大夫。[20]高止:人名。来奔:逃亡到燕国。 [21]姬:《史记志疑》认为“姬”是“臣”的误字,是。下两“姬”“字”同。 [22]去:罢除。宋:人名。 [23]四年:指燕惠公奔齐的第四年。 [24]高偃:人名。如:往。[25]入其君:送回燕君。入:由外至内。 [26]共(gong):通“恭”。 [27]公室:诸侯的家族,也指诸侯国的政权。卑:衰弱。 [28]六卿:指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hang)六家大臣。 [29]郢(ying):楚国都城,故址在今湖北江陵西北。 [30]赵鞅:晋国大臣。范:指范吉射(yi),晋大臣。中行:指中行寅,晋大臣。朝(zhao)歌:晋地名,故址在今河南淇县。赵鞅围朝歌事,在晋定公十五年,见《晋世家》。 [31]田常:齐国大臣。杀死简公后,“田常乃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相之,专齐之政。”(《史记·齐太公世家》) [32]韩:韩康子。魏:魏桓子。赵:赵襄子。知伯:即智瑶。知:同“智”。四人皆晋大臣。晋国原有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卿大夫,后来范、中行两家逃亡国外,智伯被杀,韩、赵、魏三家又“灭晋侯而三分其地。”(《史记·晋世家》)三晋:韩、赵、魏瓜分晋国后,各立为国,史称“三晋”。 [33]湣(min):通“闵”。 [34]釐(xi):通“僖”。 [35]列为诸侯:正式被承认为诸侯。《史记·周本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命韩、魏、赵为诸侯。”这年正值燕湣公三十一年(前403)。 [36]伐败齐于林营:讨伐齐国并在林营将其击败。林营,地名。 [37]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人,曾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联合抗秦。说(shui):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 [38]予:给予。至赵:让苏秦到赵国去。 [39]为从(zong)长: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佩六国相印,为纵约之长。从:通“纵”。 [40]易王:易王初即位时并未称王,即位的第十年始称王。 [41]丧(sang):丧事。指给燕文公办丧事。 [42]使齐为反间:让他(苏秦)出使齐国行反间计。反间:用计离间对方内部。 [43]燕哙(kuai):燕王哙。



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1],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2]。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3]。苏代为齐使于燕[4],燕王问曰:“齐王奚如[5]?”对曰:“必不霸[6]。”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7]。”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8]。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9],而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10]:“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11],以其让天下于许由[12],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13]。”燕王因属国于子之[14],子之大重[15]。或曰[16]:“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17]。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乎天下[18],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19],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20],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21]。”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22]。子之南面行王事[23],而哙老,不听政[24],顾为臣[25],国事皆决于子之。

三年[26],国大乱,百姓恫恐[27]。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28],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湣王曰:“因而赴之[29],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30],将废私而立公[31],饬君臣之义[32],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33]。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34]。”太子因要党聚众[35],将军市被围公宫[36],攻子之,不克[37]。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38]。因构难数月[39],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40]。孟轲谓齐王曰[41]:“今伐燕,此文、武之时[42],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43]。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

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44]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45]。谓郭隗曰[46]:“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47],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48],以雪先王之耻[49],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50]。”郭隗曰:“王必欲致士[51],先从隗始[52]。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53]!”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54]。乐毅自魏往[55],邹衍自齐往[56],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57],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58],士卒乐轶轻战[59]。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60],入至临淄[61],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62],其馀皆属燕六岁[63]

昭王三十三年卒,子惠王立。

惠王为太子时,与乐毅有隙[64];及即位,疑毅,使骑劫代将[65]。乐毅亡走赵。齐田单以即墨击败燕军[66],骑劫死,燕兵引归[67],齐悉复得其故城。湣王死于莒[68],乃立其子为襄王。

惠王七年卒。韩、魏、楚共伐燕。燕武成王立。



【段意】 叙写战国中期燕王哙在位期间,将国政让给子之掌管,造成国中大乱,齐乘机来攻,燕军不战而退。燕昭王即位后,广招贤才,与百姓共甘苦,国家富足,用乐毅为上将军联秦、楚、三晋兵伐齐,取得大胜。燕惠王继位,使骑劫代毅,燕军败归。

【注释】 [1]与其相子之为婚:与燕相子之结为姻亲。子之:人名。[2]苏代:苏秦之弟。交:有交往。[3]相燕:为燕相。相:为相。贵重:位尊权重。主断:主管、决断一切大事。 [4]为齐使于燕:替齐国出使燕国。 [5]奚如:何如,怎么样。[6]必不霸:一定不能称霸。 [7]不信其臣:不信任他的大臣。[8]激:激发。这句意思是:苏代想以此激发燕王尊崇子之。 [9]遗(wei):赠送。金:黄金单位的名称。古以一镒(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金。 [10]鹿毛寿:人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作“潘寿”。 [11]尧:传说中的古帝王。 [12]许由:上古高士,相传尧让以天下,他不受。 [13]同行:有相同的德行。 [14]属(zhu)国:托付国事。属:托付。 [15]大重:极为尊贵。 [16]或:代词,有的人。 [17]禹:即夏禹。益:人名,也称伯益,秦的祖先,相传助禹治水有功,被推为帝位继承人。已而:不久。启:禹子。这两句意思是:禹举荐益为帝位继承人,随即又任用启的亲信作官吏。 [18]不足:不能。任乎天下:担负天下的重任。任,担负。 [19]交党:党羽。 [20]名传天下于益:名义上把帝位传给益。 [21]用事:掌权。 [22]三百石:指俸禄为三百石。效:授予。这句意思是:燕哙便把俸禄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任免权都授予子之。[23]南面:古帝王面南而坐。行王事:行使国王职权。 [24]老,不听政:年老不管政事。听政:处理政务。[25]顾为臣:反而成了臣子。顾:反而。 [26]三年:指子之当政的第三年。 [27]百姓:此指百官。恫(dong)恐:恐惧。 [28]市被:人名。 [29]因而赴之:意思是趁燕国内乱而去进攻。赴:奔赴。 [30]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主的谦称。闻太子之义:知道太子深明事理。 [31]废私而立公:废去私情,树立公道。 [32]饬(chi):整顿。 [33]先后:犹左右,指在左右出力。 [34]唯太子所以令之:希望照太子的命令行事。唯:表希望。 [35]要(yao):约集。党:党徒。 [36]公宫:统治家族的宫室。 [37]克:攻下。[38]循(xun):向众宣示。此指将市被的尸体示众。 [39]构难:造成动乱。 [40]离志:离心。 [41]孟轲:即孟子,著有《孟子》一书。 [42]文、武之时:指周文王、武王兴周灭商之时。 [43]章子:即匡章,齐将。将(jiang):率领。五都:指齐国的五个城邑。北地之众:指齐北部地区的军队。 [44]燕昭王:燕王哙子。 [45]卑身厚币:用恭敬的态度和丰厚的礼物。卑:低下。币:泛指礼品。 [46]郭隗(wei):燕大臣。[47]孤:古代王侯的谦称。意为少德之人。 [48]诚:如果。共国:共同治理国家。 [49]先王:前代的国王。此指燕王哙。 [50]可者:指可以共同治国的人。身事之:亲身侍奉他。 [51]致士:招来贤士。[52]先从隗始:就先从我郭隗开始。 [53]远:以……为远。这两句意思是:何况比我郭隗有才德的人,难道会嫌远不来吗? [54]师事:当作老师侍奉。 [55]乐(yue)毅:魏国乐羊之后,战国时著名军事家。[56]邹衍:齐国人。阴阳家代表人物。 [56]剧辛:赵国人。 [57]吊死问孤:哀悼死者、慰问孤儿。[58]殷富:富足。殷:富裕。 [59]轶(yi):通“逸”,安乐。轻战:意谓不怕打仗。 [60]追北:追击败逃的敌人。北:败逃。 [61]临淄:齐国都。今属山东淄博市。 [62]聊:齐邑名。今山东聊城。莒(ju):齐邑名。今山东莒县。即墨:齐邑名。今山东即墨。 [63]六岁:指时间长达六年。 [64]隙(xi):私怨。 [65]骑(ji)劫:人名。 [66]田单:齐人。燕攻齐,下七十余城。他坚守即墨,行反间计使燕以骑劫取代乐毅,用火牛阵大破燕军。 [67]引:引却,退却。 [68]湣王:齐湣王。



武成王七年,齐田单伐我,拔中阳[1]。十三年,秦败赵于长平四十余万[2]。十四年,武成王卒,子孝王立。

孝王元年,秦围邯郸者解去[3]。三年卒,子今王喜立[4]

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5],以五百金为赵王酒[6]。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7],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8]。对曰:“赵四战之国[9],其民习兵[10],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11]。”对曰:“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千乘[12],栗腹将而攻鄗[13],卿秦攻代[14]。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曰[15]:“与人通关约交[16],以五百金饮人之王[17],使者报而反攻之[18],不祥,兵无成功。”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19]。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曰[20]:“王必无自往[21],往无成功。”王蹴之以足[22]。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23],为王也!”燕军至宋子[24],赵使廉颇将[25],击破栗腹于鄗。乐乘破卿秦于代[26]。乐间奔赵。廉颇逐之五百馀里,围其国[27]。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令将渠处和[28]。燕相将渠以处和[29],赵听将渠,解燕围。

六年,秦灭东(西)周[30],置三川郡[31]。七年,秦拔赵榆次三十七城[32],秦置太原郡。九年,秦王政初即位[33]。十年,赵使廉颇将攻繁阳[34],拔之。赵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梁[35]。十二年,赵使李牧攻燕[36],拔武遂、方城[37]。剧辛故居赵[38],与庞煖善[39],已而亡走燕。燕见赵数困于秦[40],而廉颇去,令庞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41]。问剧辛,辛曰:“庞煖易与耳[42]。”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煖击之,取燕军二万[43],杀剧辛。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十九年,秦拔赵之邺九城[44]。赵悼襄王卒。二十三年,太子丹质于秦[45],亡归燕。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46]

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47],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48],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49],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50]。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51],燕王亡,徙居辽东[52],斩丹以献秦。三十年,秦灭魏。

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亦虏代王嘉[53]



【段意】 写战国末期,燕武成王、燕孝王、燕王喜在位期间的情况。这段时期内,先是齐攻燕,继之又燕攻赵,燕屡败,后来秦灭赵,兵临易水,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未成,秦使王翦击燕,虏燕王喜,燕国亡。

【注释】[1]拔:攻下。中阳:地名,今地不详。 [2]长平:赵邑。故城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北。秦将白起曾在此大破赵军,坑降卒四十万。 [3]邯郸(han dan):赵国都。今河北邯郸。解去:解围离去。[4]今王:当今国王。这里乃司马迁用燕国旧史原文的称呼。 [5]栗腹:人名。时为燕相。约欢赵:和赵国订立盟约结为友好。 [6]为赵王酒:给赵王祝酒(祝福,祝寿)。 [7]其孤未壮:他们的孤儿尚未成年。 [8]昌国君乐间:乐毅之子。乐毅伐齐有功,燕昭王封毅于昌国(齐地名),号昌国君。后燕惠王以骑劫代毅,毅奔赵。齐田单大败骑劫,燕王后悔,“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史记·乐毅列传》) [9]四战之国:四面受敌、四面作战的国家。 [10]习兵:熟悉军事。 [11]以五而伐一:用五人去打一人。[12]乘(sheng):古一车四马为乘。 [13]鄗(hao):赵邑,今河北高邑。 [14]卿秦:人名。代:赵邑,今河北蔚县。 [15]大夫:官名。将渠:人名。 [16]通关:开通关口以相来往。约交:订约结交。 [17]饮人之王:给人家君主饮酒。 [18]报:报告。这句说:使者回来一报告就反过去攻打人家。 [19]偏军:协助主力军作战的部队。 [20]引:拉着。绶(shou):古时系印的丝带。 [21]必无:一定不要。无:通“勿”,不要。 [22]蹴(cu):踢。 [23]自为:为自己。 [24]宋子:赵邑。在今河北赵县北。 [25]廉颇:赵国名将。 [26]乐乘:乐毅的族人。 [27]围其国:包围了燕的国都。国:指国都。 [28]处和:处理议和的事。 [29]相将渠:任将渠为相。 [30]东周:战国前期分立的一个小国。建都巩,今河南巩县。[31]三川郡:郡名,地在今河南洛阳西南一带,因有伊、洛、河三川,故称。 [32]榆次:赵邑。今山西榆次。 [33]秦王政: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34]繁阳:魏邑。在今河南内黄东北。 [35]奔:逃亡。大梁:魏国都。今河南开封。 [36]李牧:赵国名将。 [37]武遂:燕地名。在今河北徐水西。方城:燕地名。在今河北固安南。 [38]故:旧时,以前。 [39]庞煖(xuan):赵将。善:友好。 [40]数(shuo):多次。困于秦:被秦军围困。 [41]弊:疲困。 [42]易与:容易对付。与:对待,对付。 [43]取:俘获。[44]邺(ye):赵邑。今河北临漳。 [45]太子丹:燕太子丹。质于秦:在秦作人质。质:留作保证的人。[46]代:赵地。在今河北蔚县。 [47]临:临近。易水:水名,在今河北易县。 [48]阴:暗中。 [49]荆轲:卫人。后到燕国,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入秦刺秦王嬴政未遂,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督亢:地名。为燕南部富庶地区。在今河北涿县东。 [50]王翦:秦将,善用兵。 [51]蓟(ji):燕国都。故地在今北京市西南。 [52]辽东:燕地。今辽宁东南部辽河以东地区。 [53]王贲(ben):王翦子。



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1],况其人乎?燕(北)〔外〕迫蛮貉[2],内措齐、晋[3],崎岖强国之间[4],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5]。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6],于姬姓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耶[7]!



【段意】 论燕国处在强国之间,境况艰难,得以延续八九百年,乃召公之仁德惠及子孙所致。

【注释】 [1]甘棠且思之:对甘棠树人民尚且怀念它。 [2]迫:逼近。蛮貉(mo):古泛指居于北方的部族,是贬称。貉:通“貊”。 [3]措:通“错”,交接。 [4]崎岖:道路险阻不平。这里比喻处境艰难。[5]几(ji)灭者数(shuo)矣:多次几乎被灭亡。数:多次。 [6]社稷血食:指国家生存。社稷:土神和谷神。古代用以代指国家。血食:古代杀牲取血用以祭祀,故名。 [7]烈:功业、德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