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陈仅对诗歌创作的体会。他在《竹林答问》中说:“作诗当取诗于我,不当求诗于题。诗趣、诗机、诗境、诗料,四者作诗之具,非仓猝所可求,必其平素涵养得足,使满腔诗趣活泼泼地,诗机在在跃然欲出,眼前诗境,到处皆春,腕底诗料,俯拾即是,虽终岁不作诗,而盈天地间皆吾诗也。题来就我,非我就题,安得不到妙处?此之谓乐趣。”陈氏认为作诗时的诗趣、诗机、诗境、诗料均是平时的积累,只有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广博的学识,精湛的艺术素养,才能写出好诗来。同时他还认为进入创作阶段先要“一题入手,先扫心地,一片光明。”这一观点不仅直接承继了刘勰“虚其心肺”的主张,也启迪了王国维“无我之境于静中得之”的见解。同时他还指出:“苟胸无全诗而字字苦吟,律诗且不可,况古体乎?”没有诗的冲动,千万不要硬凑,这种见解对于今人仍不无启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