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诗词·明末清初江西诗词·殉国诗人·袁继咸、黄端伯
袁继咸(1598~1646),字季通,别号临侯,宜春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擢御史,监临会试,坐纵怀挟举子,谪南京行人司副,迁主客员外郎。七年,擢山西提学佥事。十年,除湖广参议,分守武昌。诏兼佥事,分巡武昌、黄州。十二年,移淮阳。明年擢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十五年,起故官,总理河北屯政。未赴,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庆军务,驻九江。南都伪太子事起,左良玉反,兵至九江,继咸诣其舟,正色折之,良玉约不破城,驻军候旨。会良玉死,继咸劝良玉子梦庚旋师,不听。已而梦庚及继咸旧部郝效忠降于清,执继咸北去,继咸不屈,清顺治三年被杀。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二百七十七、《东林列传》卷十《袁继咸传》等。其诗,《御选明诗》录1首,《明诗综》录2首,《明诗纪事》录1首。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
侍郎处危疑之际,内抑权奸,外调重镇,备极苦心。晚授命于燕京,堪与左仲及比烈……又自铭曰:“大官好做,大节难移。成仁取义,前训是师。文山袁山,仰止庶几。”袁山,侍郎自号也。[1]
袁继咸以南宋抗元的爱国英雄文天祥自况,可见其民族气节。诗如其人,多为对自己志节的表白,诗风或慷慨悲凉,或沉郁悲愤。如《读谢皋羽西台恸哭记》:
南方有朱鸟,飞中虞人弦。饲以金精粒,对之不下咽。粒味岂不旨,不如南土泉。黄冠志弗遂,碧血流溅溅。有客感意气,恸哭西台颠。击碎铁如意,悲响震严川。归舟不成寐,仿佛语灯前。嗟彼积翁罗,我非雀与鸢。梦炎何足刺,知己殊未然。周粟不可茹,箕畴曾未传。生死良非苟,忠孝各自全。谢子幽明契,聊以秘怀宣。言罢倏不见,月明高在天。
以南方朱鸟泣血比兴,表明自己不食“周粟”、誓死尽忠的志节与决心,沉郁中寓慷慨悲愤之气。又如《雪日》:
雪片大如掌,忍饥不可齿。愧无子卿毡,敢堕汉臣节?钻牖瞰扶桑,晨曦未全灭。花发岭南枝,罗浮梦空结。
真实地反映诗人抗清斗争的情形,以苏武持节牧羊的典故表明自己保持节操的志向,诗末流露出对抗清形势不利的悲愤心情,以丽景写哀,倍增其哀,诗风沉郁悲凉。
黄端伯(1585~1645),字元公,新城(今黎川)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除宁波府推官,改杭州府推官。行取赴都,母忧归。服阕入都,疏陈益王居建昌不法状,诏候勘,避居庐山。福王立,以荐起。明年,官礼部仪制司主事。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都破,谕之降,不从,死难。乾隆时赐谥烈愍。端伯生平好佛,尝镌私印曰“海岸道人”,取《楞严经》“引诸沉冥,出于苦海”之语。及晚年,磨去印文,改镌“忠孝廉节”四字。生平事迹附见《明史》卷二百七十五《高倬传》中、《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及卷一百八十等。有《易疏》《瑶光阁集》《庐山集》《东海集》《还乡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3册录其《瑶光阁集》十二卷、《外集》二卷、《明夷集》一卷(清乾隆间黄佑刻本)。《静志居诗话》称“元公近体浏亮,虽注意逃禅,都无蔬笋之气”[2]。其诗,《明诗综》录5首,《御选明诗》录5首,《江西诗征》录6首,《明诗纪事》录4首。
为僧前,所作诗多行役纪游等篇什,不时流露出羁旅之愁与退隐之意;避居庐山为僧时,所作诗多涉禅家语,如偈语,多空疏;加入抗清队伍后,诗风大变,多慷慨悲壮之气。为僧前之诗,如《山阴道中》:
夙昔流觞地,回溪曲曲盘。遥怜沙月迥,渐觉海天宽。暮色横烟暝,春阴阁雨寒。自耽泉石趣,无梦到长安。
春天行进于山阴道中,所见幽美景致,沉浸于泉石之趣,不会有梦阙恋阙之心,隐逸之情见于言外。又《建德道中》云:
青天霜气迥,匹马立平沙。远道风千里,寒城月万家。乱山盘径险,深树引堤斜。夙昔悲秋意,偏于作客赊。
秋天骑马行走在乱山盘径与深树斜堤之途,披星戴月,更增添了客子的悲秋之情,羁旅之愁跃然纸上。又《夜泊龙湖登仙居阁》云:
阁夜鸣风迅,江天度月寒。石林幽独到,沙路暝相看。倒树斜悬壁,惊涛急下滩。长怀仙境胜,便欲弃儒官。
以奇险之境隐喻险恶的官场,诗末直抒胸臆,表达了长怀仙境、欲去儒官的隐遁思想。为僧时诗见于《瑶光阁外集》,多偈语。如《答黄安止》:
庐山堪破祖师禅,古月行空万里圆。颠倒惯骑泥马走,懒顽常抱水牛眠。银山铁壁门门透,柳市花街路上穿。不是一番寒彻骨,梅香争得占春先?
满眼都是禅语,对照后来诗作,似为游戏笔墨。类似的诗篇还有,如《赠廖瑞客》《上贡二山大参》《寄石轸余大参》等。
其成就最高的诗,要数晚年督军参战、狱中述怀之作,慷慨悲歌,感人肺腑。如《从军行》二首:
万里长城北,萧条白草荒。风沙吹不去,秋色正茫茫。日冷行空垒,天低压战场。别来一回首,何处是家乡。
辽落萧关外,阴风万马肥。至今劳北顾,何敢念东归。列戍传金柝,寒沙卧铁衣。战场春不到,白雪作花飞。
继承了边塞诗的优良传统,写出了从军的豪情壮志。前者写淡淡的乡愁,后者写不畏严寒的豪迈与乐观,颇有岑参边塞诗的格调。其狱中诗见于《明夷集》中。如《谢邓贡玉过访》:
六月霜飞蓟谷幽,金风扫却冷如秋。狱中掘出龙泉剑,也似丰城射斗牛。
身在狱中,却仍然斗志不减,希望能掘出宝剑,力挽狂澜,其顽强的斗争精神令人感奋。又《六月二十六日别家人》云:
义士何忧死?忠臣不爱生。只留方寸赤,千古现光明。
与家人诀别,视死如归,坚信只要赤胆忠心,必能迎来光明,浩然正气,感天动地。又《别友》云:
金刚宝觉王,遍界现神光。欲识分身处,刀山是道场。
与友人诀别,同样把生死置之度外,以禅语寓志,视满是刀山的屠场为道场,其超然、坦然之态令人鼓舞、振奋。这些诗歌语言虽然质朴,感情与气势都很充沛,很有感染力。陈田曰:“元公深于佛理,故于死生了然。小诗别有清趣。”[3]也是就此类诗而言的。
注释
[1]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六上,第2904页。[2]《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周骏富编《明代传记丛刊》010册,台湾明文书局,1991年版,第136页。[3]陈田:《明诗纪事》,“田按”,第2906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