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诗词·南宋江西词作·辛派中的江西词人·杨炎正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岁才进士及第,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不久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
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其词作清俊不俗,有稼轩之风。有《西樵语业》1卷,共38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词“纵横排奡之气,虽不足敌弃疾,而屏绝纤秾,自抒清俊,要非俗艳所可拟”[1]。
从杨炎正现存词作来看,的确可称得到辛弃疾词之精髓。如其《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淳熙五年(1178),杨炎正与辛弃疾等好友同舟路经扬州时,登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中的多景楼,引发感慨,作此词。此词上片先写秋意后写登楼,描写寒秋高阔,江山如画,意兴激昂,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壮志欲酬的豪情;下片“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三句如兜头一瓢冷水,满腔热血陡变为凛凛怀冰,从而袒露作者抱负无法施展,理想无由实现,只能浪迹江湖的酸楚衷怀。而从表现技巧上看,一波三折,频频致意,于曲折中意脉不断,章法上有开有合,颇得词体之正。这种在思想内容上忧民爱国,感慨激昂,在表现方式上又注重词的本体特质的特色,正是辛弃疾的精华之处,体现了杨炎正学辛的成功。
注释
[1]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