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江西诗歌·中晚唐江西诗歌·南唐赣北、赣中、赣南诗人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方重要割据政权,存在于937年至975年,地域所辖最广时有现在的江苏、安徽、福建大部,江西全境,湖南、湖北一小部分。南唐虽然也曾发生过一些战争,但都是局部性的,与中原的混乱状态相比,可谓平静而安适。尤其是南唐统治者执行保境安民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李氏三代对文化教育特别重视,因此,南唐的文坛一度呈现出繁荣景象。全境在南唐的江西,诗词的创作也相当繁盛,其分布地区有赣北、赣中、赣南等。
赣北诗人主要有李中。
李中,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九江人,郡望为陇西(今属甘肃)。南唐初年,曾入国学庐山白鹿洞书院读书,中主时,从军海州(今江苏东海),不久进士及第,出为下蔡(今安徽凤台)令。因弟去世,辞职回乡奉养父母。后主登基,再出仕为吉水县尉,历官安福、晋陵(今江苏常州)、新淦、新喻等地。与沈彬、左虚白、刘钧、左偃交游唱和。宋太祖开宝六年(973)任淦阳宰时,自编《碧云集》三卷,未几卒。《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全唐诗》录诗四卷,约300首。
李中一生,多任县中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十分不如意。在这种状态下,李中依然有志于诗,勤奋写作,成痴成魔,自称“诗魔”。在病中,在别离中,在怀念中,在高兴中,都情不自禁要赋诗,自云“诗魔又爱秋”“禅外诗魔尚浓”,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诗作多以思乡、思亲、抒怀、方外之趣为主要内容,以惆怅、感伤、超逸为感情基调。
李中的家乡在九江,那里有悠悠的湓水、绝美的庐山,他常常怀念旧居,寄托思念亲友故旧之情。如《思九江旧居》三首:
结茅曾在碧江隈,多病贫身养拙来。雨歇汀洲垂钓去,月当门巷访僧回。静临窗下开琴匣,闷向床头泼酒醅。游宦等闲千里隔,空余魂梦到渔台。
门前烟水似潇湘,放旷优游兴味长。虚阁静眠听远浪,扁舟闲上泛残阳。鹤翘碧藓庭除冷,竹引清风枕簟凉。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
无机终日狎沙鸥,得意高吟景且幽。槛底江流偏称月,檐前山朵最宜秋。遥村处处吹横笛,曲岸家家系小舟。别后再游心未遂,设屏惟画白苹洲。
又《江行晚泊寄湓城知友》:
孤舟相忆久,何处倍关情。野渡帆初落,秋风蝉一声。江浮残照阔,云散乱山横。渐去湓城远,那堪新月生。
诗人常常显现的是九江故居、九江老友,“渐去湓城远,那堪新月生”;他还思念家乡南湖上的柳枝,“春来无树不青青,似共东风别有情”,这些对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来说,确实得到不少的慰藉。但现实依旧残酷,痛苦中的诗人不禁感怀人生,兴叹时政。其《姑苏怀古》云:
阖闾兴霸日,繁盛复风流。歌舞一场梦,烟波千古愁。樵人归野径,渔笛起偏舟。触目牵伤感,将行又驻留。
苏台踪迹在,旷望向江滨。往事谁堪问,连空草自春。花疑西子脸,涛想伍胥神。吟尽情难尽,斜阳照路尘。
又《落花》:
年年三月暮,无计惜残红。酷恨西园雨,生憎南陌风。片随流水远,色逐断霞空。怅望丛林下,悠悠饮兴穷。
还有《书王秀才壁》:“贫来卖书剑,病起忆江湖”,《听道士琴》:“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徐司徒池亭》:“扶疏皆竹树,冷淡似潇湘”,等等。痛定思痛的诗人又往往寻求解脱之径,于是表达对方外之趣的向往也成了李中诗的重要主题。如《访澄上人》:
寻师来静境,神骨觉清凉。一饷逢秋雨,相留坐竹堂。石渠堆败叶,莎砌咽寒螀。话到南能旨,怡然万虑忘。
《赠重安寂道者》:
寒松肌骨鹤心情,混俗陶陶隐姓名。白发只闻悲短景,红尘谁解信长生。壶中日月存心近,岛外烟霞入梦清。每许相亲应计分,琴余常见话蓬瀛。
以上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当时文人的一个缩影,展示了末世文人的复杂心态。
在艺术上,李中诗的最突出特征是很少用典,能将此时此地的景物与个人的心绪融合无间,创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意境,在向人们敞开自己的胸怀时,又不乏含蓄蕴藉之美。如《离家》《秋日途中》:
送别人归春日斜,独鞭羸马指天涯。月生江上乡心动,投宿匆忙近酒家。
信步腾腾野岸边,离家都为名利牵。疏林一路斜阳里,飒飒西风满耳蝉。
李中诗,尽管还没有摆脱唐末五代卑弱的格调,但它辞意含蓄,文采内映,深得评家好评,如孟宾于《碧云集序》评云:
今睹淦阳宰陇西李中字有中,缘情入妙,丽则可知,出示金编,备多奇句。[1]
除李中外,南唐的江西诗人大都集中在赣中、赣南地区,代表诗人有刘洞、夏宝松、宋齐丘、廖图、廖凝、孙岘等。
赣中的刘洞、夏宝松、宋齐丘都是庐陵(刘、夏属吉安县,宋属吉水县)人。刘、夏曾在庐山读书、学诗,都未出仕。刘洞才华横溢,长于五律,作诗极为严谨,无懈可击,故号“五言金城”。他特别崇拜贾岛,颇得贾氏遗法,其《夜坐》诗“孤猿叫落中岩月,夜客吟残半夜灯”一联,被传为惊时佳句,被人美称为“刘夜坐”。他留下的一首完整诗作《石城怀古》:“石城古岸头,一望思悠悠。几许六朝事,不禁江水流。”诗凭吊六朝,怀古伤今,格清意古,令人掩卷长思。
夏宝松因作《宿江城》诗而被人称为“夏江城”。这首诗虽不可见,但从留存的残句“雁飞南浦砧初断,月满西楼酒半醒”等来看,意境悲凉,对仗工整,与李中的诗风相近。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十八引《南唐书》云:
夏宝松与诗人刘洞俱显名,陈德诚以诗美之曰:“建水旧传刘夜坐,螺川新有夏江城。”盖刘洞尝有《夜坐诗》最为警策,而宝松有《宿江城诗》云:“雁飞南浦砧初断,月满西楼酒半醒。”故德诚纪之。[2]
宋齐丘(887~959),本字超回,改字子嵩。烈祖建国(937),以为左丞相,迁司空,晚年退职回家,隐居九华山。后以植党纵恣获罪,被锁禁,自缢死,卒年七十三,谥缪丑。存诗3首,分别是《陪游凤凰台献诗》《赠仰山慧度禅师》和《陪华林园试小妓羯鼓》。其中五古《陪游凤凰台献诗》尤有气势:
嵯峨压洪泉,岝峉撑碧落。宜哉秦始皇,不驱亦不凿。上有布政台,八顾背城郭。山蹙龙虎健,水黑螭蜃作。白虹欲吞人,赤骥相煿鷟。画栋泥金碧,石路盘硗埆。倒挂哭月猿,危立思天鹤。凿池养蛟龙,栽桐栖鸑鷟。梁间燕教雏,石罅蛇悬壳。养花如养贤,去草如去恶。日晚严城鼓,风来萧寺铎。扫地驱尘埃,剪蒿除鸟雀。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贞竹无盛衰,媚柳先摇落。尘飞景阳井,草合临春阁。芙蓉如佳人,回首似调谑。当轩有直道,无人肯驻脚。夜半鼠窸窣,天阴鬼敲啄。松孤不易立,石丑难安着。自怜啄木鸟,去蠹终不错。晚风吹梧桐,树头鸣嚗嚗。峨峨江令石,青苔何淡薄。不话兴亡事,举首思眇邈。吁哉未到此,褊劣同尺蠖。笼鹤羡凫毛,猛虎爱蜗角。一日贤太守,与我观橐钥。往往独自语,天帝相唯诺。风云偶不来,寰宇销一略。我欲烹长鲸,四海为鼎镬。我欲取大鹏,天地为矰缴。安得生羽翰,雄飞上寥廓。
诗作化用刘邦《鸿鹄歌》之典而令人不觉,全诗想象奇特,用语典重,气势磅礴,显示出政治家的非凡抱负。
赣南地区的廖图、廖凝兄弟,虔州虔化(今赣州宁都)人,早年随家迁往湖南,一度隐居衡山,故有的辞书录为湖南衡山人。廖图,又名光图、匡图,生卒年不详,字赞禹。湖南马氏辟幕下,奏为天策府学士,与刘昭禹、沈彬、齐己、虚中等人都有唱和。廖图的创作,清同治版《赣州府志·艺文志》(卷六十三《书目》)载有廖光图诗集二卷,今多散佚,见于《全唐诗》廖匡图名下的仅诗4首,句1。四首诗分别为《松》《和人赠沈彬》《赠泉陵上人》《九日陪董内召登高》,另见于《诗话总龟》记录的有《江干感兴》《七言寄损》诗2首。《诗话总龟》记:
廖图在永州,有《江干感兴》诗云:“正悲世上事无限,细看水中尘更多。”甚为识者所称。[3]
黄损牧零陵日,衡山廖民先兄弟皆有诗赠之。廖图七言寄损云:“庄周指我悟荣生,买得衡山十里青。却许野禽栖竹径,不教凡客扣柴扃。横琴独坐泉围石,倚棹长吟月满汀。珍重零陵旧知己,菱花时把照星星。”[4]
廖图诗善发议论,如《九日陪董内召登高》:
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
又《松》:
曾于西晋封中散,又向东吴作大夫。浓翠自知千古在,清声谁道四时无。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
他往往就物发议,形象与哲理相结合,读来全无枯涩之感。
廖凝,廖图之弟,生卒年亦不详,字熙绩,五代时期(约公元10世纪中叶)在世,楚亡后,曾仕南唐,为建昌令,官至水部员外郎。凝以诗显于唐,有大雅遗风。清同治版《赣州府志·艺文志》(卷六十三《书目》)载有廖凝诗集七卷,多散佚。《全唐诗》录诗3首,句1。诗分别是《中秋月》《彭泽解印》和《闻蝉》。《诗话总龟》另录有诗句2联:
廖凝字熙绩,十岁《咏棋》诗云:“满汀鸥不散,一局黑全输。”识者见之曰:“必垂名于后。”[5]
史虚白,嵩洛人。廖凝寄之诗曰:“饭僧春岭蕨,醒酒雪潭鱼。”终于湓浦。[6]
廖凝《中秋月》与《闻蝉》诗最为人称赏。其云:
九十日秋色,今宵已半分。孤光含列宿,四面绝纤云。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正纷纷。
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日斜金谷静,雨过石城空。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
诗作描绘生动,新颖传神,借物抒怀。其《彭泽解印》诗“五斗徒劳谩折腰,三年两鬓为谁焦?今日官满重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又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将自己甘于淡泊、不慕名利的襟怀袒露无遗。
此外,还有南康诗人孙岘。孙岘,生卒年不详,字文山。《全唐诗》录其诗一首《送钟员外·赋竹》,诗云:
万物中萧洒,修篁独逸群。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曛。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
诗作借赞美修竹傲然挺立、贞节自持的内在特征,隐喻钟员外操守高洁、卓尔不群,含蓄蕴藉,诗思清新。
另外,唐五代时期,赣东地区也有诗人的活动,但比较少,见于《全唐诗》著录的有杨志坚、孙氏、张顶。
杨志坚,临川人,与颜真卿同时。仅存《送妻》诗一首。诗云:
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
孙氏,临川乐安人,进士孟昌期之妻。存诗三首,分别是: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闻琴》)
景胜银釭香比兰,一条白玉偪人寒。他时紫禁春风夜,醉草天书仔细看。(《白蜡烛诗(代夫赠人)》)
谢将清酒寄愁人,澄澈甘香气味真。好是绿窗风月夜,一杯摇荡满怀春。(《谢人送酒(一作代谢崔家郎君送酒)》)
张顶,临川人,存诗一首,为:
抛却长竿卷却丝,手持蓑笠献新诗。临川太守清如镜,不是渔人下钓时。(《献蔡京》)
以上南唐诗人的诗歌创作,填补了所在地区此前的空白,尤其是赣东临川地区的诗歌创作,可以说是临川文学的滥觞,成为宋代临川诗词繁荣的先声。
注释
[1]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八七二,中华书局影印嘉庆本,1983年。[2]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30、131页。[3]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7页。[4]《诗话总龟》,第286页。[5]《诗话总龟》,第157页。[6]《诗话总龟》,第161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