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诗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元江西诗词

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正式即位,建都临安,称为南宋。南宋政权的建立和偏安局面的形成,使江西的经济文化很快又恢复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并成为南宋政权主要的财赋供给地。

江西诗词也继北宋发展的良好势头,又加上一些有利的外部条件,仍然不断向前推进。其有利的外部条件,一是大批著名作家的仕宦或游历至江西,如辛弃疾、陆游、范成大、张孝祥等,他们在江西的政治和文学活动,促进了江西诗词的发展,特别是辛弃疾的抗战之词,影响尤著;二是随着靖康南渡,兴起于北宋的理学,其重心也南移至江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江西文学的地位。南宋的江西诗词便在民族抗战呼声与理学氛围的交互中发展起来。

南宋江西诗歌的发展,以宁宗开禧年间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前阶段是江西诗派诗风曲折转变的过程,直至杨万里“诚斋体”的出现,标志着转化的成功。江西诗派发展到后期,出现了不少弊端,不少诗人致力于转变江西诗风的探索。江西续派之曾纮、曾思、曾几已透露出转化端倪,进而是号称“中兴四大诗人”的尤(袤)、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同时崛起,他们沿着吕、曾开辟的方向,出入江西诗学,最终走出了江西诗派的局限。特别是杨万里,他扬弃了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路径,倡扬师法自然,以“活泼剌底”的诗风标示了江西诗风转变的成功。与杨万里同时,有以理学家朱熹为核心人物的朱氏家族的诗词创作,成就最大者为朱熹,他的以理学观照事物的哲理诗,为江西诗词增添了新鲜内容和风格。

后阶段是南宋灭亡前期直至灭亡,江西诗人们以救亡扶倾、慷慨激越的民族悲歌唱响诗坛。文天祥、王炎午、谢枋得等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他们践履着传统儒学为士大夫文人规划的人格模式,以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精神而慷慨悲歌,歌颂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以他们的血泪甚至生命写下了江西诗坛乃至南宋文学光耀千秋的最后一笔。

南宋的江西词作也可一分为二而论。一是受辛弃疾影响的爱国词派,一是以姜夔为代表的格律词派。

辛弃疾曾在江西两度为官,两度闲居,前后共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江西,他从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变成一位文学家,并以其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影响了不少江西词人,形成了江西爱国词人群。这之中,前期的作家有向子諲、袁去华、洪皓、刘过、杨炎正、刘仙伦等,后期则有以刘辰翁为代表的“凤林书院”一派,如罗志仁、邓光荐等,他们被研究者称为“后江西词派”。这些词人的作品,慷慨激昂,处处流露出抗战到底的决心与意志以及对奸佞误国的愤懑,是词坛上的英雄之歌。

南宋江西词坛的格律派以姜夔为代表。姜夔引诗济词,并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着力表现一种清幽冷隽的意境,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在词坛上产生很大影响,除同为江西鄱阳的词人张楫外,还影响到南宋末年的王沂孙、张炎、周密、史达祖、吴文英等一大批外省词人。

元代的江西诗词以号称“元四家”中的虞集、范梈、揭傒斯为代表,其中虞集成就最高。他们的诗作大体以唐人为宗,亦有宋人风格,主要追求词采的雄丽、语言的工整及音律的协和,较之宋代江西诗词,虽然缺乏个性的张扬和纵恣,但亦不乏可观之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