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主题篇·将帅品质》鉴赏
〔计〕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九变〕将有五危: 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地形〕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鉴赏】孙子在《计》篇中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即将帅应当具有智、信、仁、勇、严五种品质。所谓“智”即有智慧、善计谋;“信”即守信用、有威信;“仁”即爱护部下;“勇”即勇敢果断;“严”即严格执法。在孙子看来,将帅应该具备的这五种品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汉代王符曾对孙子提出的将帅品质解释道:“智以折敌,仁以附众,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故折敌则能合变,附众则思力战,赏罚必则士尽力,气勇益则兵威令自信,威令一则惟将所使。”(《潜夫论·劝将》)显然,如果这五种品质集中在将帅身上,则必能使士兵振奋,在战争中以智谋取胜。《计》篇中还提到,要知道战争胜负,必须比较双方的“将孰有能”一项。所谓“有能”,即有能力、有才能,它是将帅具有“智信仁勇严”五种品质的体现,“有能”与五种品质应该是表与里的关系。
在《九变》篇中,孙子对将帅品质中的缺陷提出警告,他指出:“将有五危: 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在《地形》篇中,孙子又指出:对于士卒,“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显然,那些蛮干死拼(“必死”)、容易冲动(“忿速”)、“勇”而无谋的将帅,那些“爱民”如子、“厚”抚士卒、“仁”而不严的将帅,那些只顾保全性命(“必生”)、只图“廉洁”名声而不能全面考虑战事的将帅,他们必然会在战争中造成过失,导致“覆军杀将”的灾难。
对于将帅的无“能”,孙子在《地形》篇中分析说:“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其一,当双方军队势均力敌时,将帅“以一击十”,即以少数人去击敌人的大部队,结果为“走”,即败走,这是无“智”的表现。其二,“卒强吏弱”,即士卒强悍而将帅懦弱,不能统帅指挥,结果为“弛”,即松弛无法战斗,这是无“勇”的表现。其三,“吏强卒弱”,即将帅本领高强而士卒怯弱,缺乏训练,结果为“陷”,即陷落,被敌人攻破、占领,这是无“严”的表现。其四,部下“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即不知所措,结果为“崩”,即分崩离析,这是无“信”的表现。其五,“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无常规约束),陈兵纵横(各行其事)”,结果为“乱”,即混乱不能御敌,这也是无“严”的表现。其六,“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即击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即没有挑选勇敢善战的士卒为先锋,结果为“北”,即败北,这也是无“智”的表现。上述六种将帅缺乏应有的品质,其率兵作战必然失败。孙子谆谆告诫,必须认真研究,吸取教训。
综观孙子关于将帅应具品质的论述和对将帅缺乏应具品质的告诫,历史上可以找到许多证明。具备孙子所说五种品质的将帅可以春秋时齐将司马穰苴为例,缺乏应具品质的将帅也可举出春秋时的楚将成得臣和晋将荀林父等。
齐景公时,齐国受到晋和燕两国的侵犯,形势危急。晋攻伐到阿(今山东东阿县)、甄(今山东甄城县),燕侵犯到河上,即古黄河以南,今山东德州市一带。当时齐相晏婴推荐田穰苴为将,说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景公立即召见穰苴,任命他为将军,率兵抵御燕、晋的进攻。穰苴说自己“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景公就派庄贾前往。穰苴与庄贾约定,次日中午时会于军门。那天穰苴先至军中等待。庄贾素来骄贵,亲戚朋友为他饮酒送行,故至夕时,才到军营。问明情况后,穰苴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即召军正问:“按军法,约定而晚到该怎么办?”军正答:“当斩。”庄贾恐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求解救。使人还未回来,庄贾已被斩,行示于三军。三军之士皆惊恐。不久,景公遣使持符节赦庄贾,穰苴说:“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又问军正:“弛三军法如何?”军正答:“当斩。”使者大为恐惧。穰苴说:“君的使者不可杀。”乃斩使者之仆及拉车之马,以行示三军。穰苴派使者还报景公,然后行军。出发前,穰苴亲自到士卒住所,察看井灶饮食,问医药疾苦。他尽取将军的资粮给士卒享用,与士卒平分粮食,特别照顾羸弱的人。三天以后,穰苴在军中宣布约束,准备出发。其时,病者皆求行,争奋而出,为之赴战。晋燕之师听说这种情况,都罢兵而去。穰苴乃率兵追击,直到收复被晋燕侵占的全部领土才引兵而归。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即尊穰苴为大司马。穰苴以“严”斩弛军纪的庄贾,以“仁”抚慰士卒,以“信”号令三军,以“勇”追击晋燕之师,以“智”收复全部被占领土,一时传为佳话。
春秋前期楚国的将帅成得臣,字子玉,是个粗暴残忍的人。他练兵一天,就“鞭七人,(以箭)贯三人耳”,用残酷的刑罚折磨士卒。这是无“仁”的表现。他又容易发怒,感情冲动,以致丧失理智。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就利用楚帅子玉的弱点诱使其上钩。晋国先是拘留楚国派来的使者宛春,接着诱骗楚的盟友曹、卫两国与楚绝交。子玉听说以上二事,怒不可遏,急于出击。于是,晋军“曳柴而伪遁”。子玉不知是计,随后跟踪追击,结果被晋军“横击”、“夹攻”,连遭惨败。孙子说:“忿速,可侮也。”正因为楚帅子玉临战无“智”,不知道“佯北勿从”的原则,“忿速”易怒而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又不能“仁”爱部下,与士兵离心离德,故楚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失败是必然的。
晋国有将帅荀林父,也是无能之辈。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他统帅晋军出征。其时,军队内部意见不一致,他无法协调统一;其佐彘子擅自出击,他也不能制止。这正如孙子所说的:“卒强吏弱,曰弛”;“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此时两军对峙,形势紧迫,他又不作准备。这真是:“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将不能料敌”,“兵无选锋”,“败之道也。”当楚军发起总攻击时,他竟鼓励渡河撤退,下令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以致“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荀林父作为晋军统帅,在战争中鼓励士卒渡河逃跑。各军士兵纷纷争抢爬到船中,船上的人为防止船体侧翻,便砍掉攀爬士兵的手指,以致船中的手指多得成堆。晋军在这次战争中的惨败,都是由将帅的无智无能、无勇无谋造成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