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名言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孙子兵法·名言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鉴赏

〔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鉴赏】这句名言,是孙子讲述善守者和善攻者如何动作,就能达到既保全自己又大获全胜的目的。刘寅注:“善能守者,韬形晦迹,如藏匿于九地之下,言隐之深而不可知也。善能攻者,势迅声烈,如动作于九天之上,言来之速而不可备也。九地喻其深,九天喻其高。守则固,故能自保;攻则取,故能全胜。”陈启天注:“九地,谓地之极深处;九天,谓天之极高处。善于防守者,其防守之形,如密藏于地之极深处,使敌不知所攻也。善于攻击者,其攻击之形,如运动于天之极高处,使敌不知所守也。此以九地喻守形宜秘密,以九天喻攻形宜迅速。既善于守,故能自保;又善于攻,故能全胜。只知守不知攻者,无由取胜;只知攻不知守者,又或不能自保。能自保而全胜,战争之能事矣。”上述注释,对我们理解孙子这句名言,一定会大有助益。所谓“九地之下”和“九天之上”都是比喻,非实有其处。“九”是数之极:“九地”喻其藏匿之深,使敌无法攻入;“九天”喻其发动之高,有一股强大的冲击之势,使敌无法阻挡。“善守”和“善攻”应该结合起来,一支军队既善守又善攻,就“能自保而全胜”,取得极好的效果。

善守者和善攻者的例子,在历史上可以举出很多,但是真正如孙子所说,“藏于九地之下”和“动于九天之上”的,确实难于寻找。这里讲述现代的两个战例,以加深对孙子名言的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不甘心其在苏联莫斯科城下的惨败,于1942年又纠集重兵发动夏季攻势,7月17日开始猛攻斯大林格勒。为了抵御德军的进攻,斯大林格勒军民早在1942年初就开始了紧张的备战工作,平均每天出动15万人修筑工事,在很短的时间里修成了一条长2800公里的防线。苏军依靠这些坚固的防御工事,同德军进行顽强的交战,使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寸步难行,阻滞了德军的进攻,大量杀伤德军的有生力量。苏军守在坚固的防御工事中,宛如“藏于九地之下”,不但善守,而且能攻,给德军以巨大杀伤,取得“自保而全胜”的战果。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及其盟友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战前,美国不断向海湾地区增兵,三天内调集了600多架作战飞机,一周内三艘航母开赴海湾。美国海军半数以上的作战舰艇、70%的海军陆战队和2/3的陆军重装备部队都集结在海湾地区。这支号称由28国军队组成的多国部队,其总兵力达53万。真是大军压境,剑拔弩张。战争一开始,多国部队就发起“沙漠风暴”行动,发挥其高科技和火力充足的绝对优势,出动11万多架次的飞机,对伊拉克战略目标进行38天的密集轰炸。此举不仅摧毁了伊拉克的抵抗能力,也为多国部队的地面进攻扫除了障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正如孙子所描绘的,“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其气势锐不可当,很快就迫使伊拉克就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