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句】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英:杰出的人物。

灵:神灵。

【赏析】

《祭石曼卿文》是欧阳修在其好友石曼卿逝世26年后写的一篇祭文。

宋英宗治平三年,61岁的欧阳修主动求退,上表去职,解去了尚书左丞、参知政事等职,出知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他一生刚直敢言,却累遭挫折,所以到了亳州以后,政事少了,思想轻松了,心中的不平之情、孤寂之感却油然而生,为了寻求某种心理慰藉和精神寄托,欧阳修常常追忆那些“同病亦同忧”的亲朋故旧,石曼卿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欧阳修28岁任馆阁校勘时,认识了同为馆阁校勘、比自己年长12岁的石曼卿。

石曼卿是北宋一位嵌崎磊落的奇男子、伟丈夫,他祖居幽州,幽州受契丹侵扰后,迁居宋州,因此他身上带有幽并游侠的精神,留心边事,崇侠尚武。他曾向宋仁宗建议:“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选将练兵为二边(北方的契丹、河西的西夏)之备。”(《续通鉴长编》)主张防患于未然,练兵于平时,未被采纳。后来西夏元昊叛乱,边防告急,皇帝才召见他,采纳他的意见,编制了河北、河东、陕西乡兵数十万。他又被派到河东办理防务,对于兵将的勇怯、粮草的多寡、山川的险夷等情况十分谙熟,令人惊服,当时就有“天下奇才”之誉。

其为人也,神态气宇轩昂,胸怀坦荡磊落,才华优异出众,善写,工于书,作文刚健有力,深得欧阳修敬重。二人交往甚密,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然而终其一生潦倒多难,才能未得发挥,因此生活豪放不拘,经常痛饮大醉。他们在一起工作不到一年就分别了,过了四五年再相逢时,石曼卿已经心老貌癯,不久去世,年仅47岁。对于他的早逝,欧阳修不胜惋惜,写了深致伤悼的《石曼卿墓表》,对其文章、才气、奇节、伟行作了全面的称赞。知亳州的第二年,欧阳修便派人到石曼卿墓前祭奠,并作了这篇名传后世的祭文,再一次抒发了他的深切怀念之情。

文中,欧阳修赞颂石曼卿品行高尚,是于国于社会大有作为的人,虽身形已归于无物,但声名却永垂不朽: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意思说:生前是杰出人物,死后亦为神灵。

欧阳修认为,人生一世,“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人有生有死,生者不过是“暂聚之形(躯体)”,死者乃“复归于无物”,只有身后的英名,才能与日月同辉,永垂不朽。在欧阳修眼里,石曼卿就属于这一类人,他的功德言行具有不逝之精神、不朽之英名。这样的人不论是生是死,都进入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就是“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