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选自《论语·为政》第四章。
立:自立。指确立人生目标。
不惑:没有疑惑,指已经掌握了知识。
天命: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耳顺:指从别人的话中能分辨出好坏、是非、真假。郑玄释为:“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一说对任何话都不介意。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从,同随。
不逾矩:不超过规矩、法度。逾,越。矩,规矩、法度。
【赏析】
这是孔子自述学习修身进程,他评价自己说: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三十岁自立,四十岁对事物不疑惑,五十岁了解天命;六十岁听到什么都能领悟,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
孔子一生从事的活动主要有两类:一是政治活动,时间较短,前后只有5年。他50岁的时候,开始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后又升迁为司寇。但他55岁时,便被迫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长达14年之久,终不见用。二是教育活动,时间相当长,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三十而立”到35岁,收受第一批弟子;第二阶段,37岁到50岁,他的弟子已遍及各诸侯国;第三阶段,周游列国,返鲁。到晚年他的教育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而且,在这一时期,他的弟子已开始在一些诸侯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可以说,孔子的教育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活动时,反思了自己为学一生,与年俱进的进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反映了一个人必须经过一个从自律到自觉的学习过程,才能达到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中国历代的学者、仁人志士,都曾从孔子的这番话里得到启发和激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