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积于忽微:从不为人注意的细微小事积累起来。忽微,极细小的事情。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赏析】
唐末五代时期的君主,大都出身军阀,缺乏治国长策,一旦占有千里之地,便耽于逸乐,纵情声色,终至败亡。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初即晋王位,夙兴夜寐,忧劳国事,国力日盛,兵锋所向,生擒燕王刘守光、刘仁恭父子;消灭后梁,杀了梁末帝朱友贞;讨伐契丹,军威远播,其时意气风发,“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但在报了晋的三个宿仇后,李存勖耽于游乐,荒淫无度,宠信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任其败政乱国,以至“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从李存勖的先盛后亡中,欧阳修总结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教训: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意思是:祸患常常是从小事积累起来,而智勇之士亦多被自己溺爱的人所困惑。
北宋王朝建立以后,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人们称赏的“盛世”,然而,由于统治者荒淫腐化,社会矛盾日益扩大,到仁宗庆历初年,就引发了以王伦、李海为首的暴动,西夏又在西北边境屡败宋军。为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力图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却接二连三遭到当权派的打击。为此,欧阳修忧心忡忡,担心五代历史重演,遂撰写了74卷《新五代史》,通过对五代政治与历史人物的记述和批判,表现了对当时弊政的不满和担忧。
这篇《五代史·伶官传序》,就从李存勖速兴速亡的历史中,总结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经验教训,警示北宋统治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政者要善于鉴往知来,谨慎自勉,以求国家兴盛、人民安定,免予战乱和亡国之痛。作者痛恨统治者的自满、“逸豫”,以及溺于奸邪小人,忧国情深,所以语重心长。当时的北宋统治者,尚没有堕落到李存勖那样的情况,但是,“祸患常积于忽微”,所以应该防微杜渐,及早防范。而且,正是由于“智勇多困于所溺”,而足以溺人者,“岂独伶人”,所以应该居安思危,高度警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