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六朝文学·北朝民歌·木兰诗》原文、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三国六朝文学·北朝民歌·木兰诗》原文、赏析、鉴赏



唧唧复唧唧〔2〕,木兰当户织〔3〕。不闻机杼声〔4〕,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5〕,可汗大点兵〔6〕,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7〕,从此替爷征〔8〕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9〕,南市买辔头〔10〕,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1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3〕

万里赴戎机〔14〕,关山度若飞〔15〕。朔气传金柝〔16〕,寒光照铁衣〔1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18〕,天子坐明堂〔19〕。策勋十二转〔20〕,赏赐百千强〔21〕。可汗问所欲〔22〕,“木兰不用尚书郎〔23〕,愿借明驼千里足〔24〕,送儿还故乡〔25〕。”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26〕。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27〕。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29〕,对镜帖花黄〔30〕。出门看火伴〔31〕,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32〕,雌兔眼迷离〔33〕双兔傍地走〔34〕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在中国诗史上,与《焦仲卿妻》并称民歌中的“双璧”。《木兰诗》原本民间创作,在后来的长期流传过程中曾经不断加工。诗的内容是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据近人考证,木兰故事和此诗大约产生于北魏后期。木兰其人是民间传说人物,或民间有其原型,但在此诗中,她已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北朝民歌在《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里存有六十余首,另外《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收有若干。这些民歌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的反映当时连年不断的战争,有的反映边塞民族生活及草原牧歌,有的反映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有的是坦露直率的情歌。北朝民歌风格刚健豪放,语言质朴,感情直露。形式上除五绝体外,还有七绝体、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2〕唧唧:叹息声。

〔3〕当户:对着门。

〔4〕机杼(zhu):织布机上的梭子。

〔5〕军帖:征兵文书。

〔6〕可汗(kehan):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国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7〕市:买。西魏府兵制规定,从军者要自备武器、战马、服装。

〔8〕征:出征。

〔9〕鞯(jian):马鞍下的垫子。

〔10〕辔头:马笼头。

〔11〕溅溅:急水流动声。

〔12〕黑山:今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一说为今内蒙呼和浩特东南的杀虎山。黑山,一作“黑水”。

〔13〕燕山:即今燕山山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啾啾:马叫声。

〔14〕戎机:战事。

〔15〕关山:边关山隘。度:越过。

〔16〕朔气:北方寒气。金柝(tuo):又称刁斗,铜制,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打更。

〔17〕寒光:寒冷的月光。铁衣:铁甲战袍。

〔18〕天子:即上文的“可汗”。

〔19〕明堂:古时天子祭祀、朝会、教学、选士的地方。

〔20〕策勋:记功。转:勋位分若干等,每升一等叫一转。十二转,是说因功勋卓著,屡次升迁。

〔21〕强:多、余。

〔22〕欲:要求、愿望。

〔23〕用:做。尚书郎:尚书省官员。西汉末年以后,尚书省内各部官员通称尚书郎。

〔24〕明驼:一种走得很快的骆驼。“明”,一本作“驰”。

〔25〕儿:木兰自称。

〔26〕郭:外城。扶将:扶持。

〔27〕红妆:妙龄女子的妆饰。

〔28〕霍霍:磨刀声。

〔29〕云鬓:乌黑柔美如云的头发。

〔30〕帖:同“贴”。花黄:当时妇女中流行的一种面饰。北魏时禁止民间妇女施粉黛,只许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等图案贴在脸上,或在额上点以黄色。

〔31〕火伴:即伙伴。

〔32〕扑朔:扑腾、跳跃。

〔33〕迷离:两眼眯缝的样子。

〔34〕傍:并排。

本篇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通过叙事、抒情、写景、对话、议论,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思想活动,成功地塑造了女英雄木兰的形象。在艺术处理上,全诗剪裁精当,叙述跳跃,语言朴素自然,多用民歌传统表现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复叠等修辞手段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显示了民歌生动活泼的韵致。诗本身经过文人加工,其中还有格律严谨、对仗精工的句子,但仍不失杰出民歌的风味。《木兰诗》对唐代歌行产生了很大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