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主题的含蓄性与深刻性
文学作品贵在含蓄,古人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鲁迅小说就有这种含蓄、凝练、深刻的特点,《药》是这方面的杰作。
《药》是鲁迅描写辛亥革命的第一篇小说,其主题主要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指出唤起民众的重要性,这个主题是通过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和革命者夏瑜流血牺牲的情节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夏瑜是一个清醒的革命者,他英勇不屈,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即使被关在牢里,还鼓动牢头造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高喊着“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口号,但他的致命弱点是脱离群众,所以当他劝牢头造反时,别人只认为他是疯子,这就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华老栓只是一个穷苦市民,除了开茶馆外对别的事情毫不关心,他只知道儿子的病要人血馒头来治,至于这血是何人的,为什么而流血则与他无关,这是怎样的麻木和愚昧呀!夏瑜正在为华老栓这样的贫苦群众流血牺牲,华老栓们应该哀痛烈士,憎恨刽子手的残忍,但他却没有哀痛,也没有憎恨,只有惧怕和对生活的幻想,因为他不关心也实在不知道夏瑜为什么被杀,这个情节深刻地表现了特定时期中国人的奴隶生活。
《药》中夏瑜的牺牲和华老栓的麻木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由于以夏瑜为代表的革命者脱离群众,才导致了群众的不觉悟;而群众的不觉悟,才导致了夏瑜们白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夏瑜为革命牺牲了,但在社会上却连一点微波也没有引起,甚至连他可怜的母亲也不理解他,不知道儿子在干什么,以致在作品的结尾处她上坟时“惨白的脸上现出一些羞愧的颜色”,显然他觉得儿子的被杀是件不光彩的事。这个悲剧实在是太让人痛心了,而鲁迅则把这样触目惊心的悲剧,把这人间地狱写得极平常而又惨烈到谁也看不见。这样深切而重大的题材鲁迅仅仅通过民间买人血馒头治疗痨病这件事来加以表现,这就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含蓄、深刻,悲剧气氛也更加浓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