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华《龙须沟》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张艳华

三幕话剧。作者老舍,最初发表于《人民戏剧》第三卷第一期(1951年5月出版),后收入《老舍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9月初版)和《老舍剧作全集》第二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8月初版)。龙须沟是旧北京一条有名的臭沟,解放前,由于国民党政府只顾向人民群众敲诈勒索、重重盘剥,从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命运,致使这里的居民生活环境不仅得不到改善,反而日益困苦不堪。解放后,人民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将修沟作为建设新北京的一项重要任务,终于使居民们在摆脱了政治压迫的同时,也获得了幸福清洁的生活环境。该剧将这一现实题材搬上舞台,通过对比沟岸上的居民在新旧社会不同的生活命运,热情歌颂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深切关怀;通过剧中程疯子、程娘子、丁四嫂、丁四、王大妈、二春以及赵大爷等人物群像及其相互关系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给人民精神面貌上带来的巨大变化。周扬同志曾高度评价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也是一首对劳动人民的颂歌,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颂歌”(《从〈龙须沟〉学习什么?》)。该剧独特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运用严格的现实主义手法,成功地塑造出了典型环境中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性格。这一方面是善于通过冲突描写人物性格,另一方面则更擅长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及行动,表明人物自身所拥有的那种给人印象最直接的个性特征。其次表现在剧作所具有的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亦即反映的是北京人的故事,北京人的天地,自有北京人的风情。那典型的四合院、幽默的北京方言、特有的叫卖吆喝声以及曲艺艺人富有韵味的数来宝,共同烘托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氛围。最后表现在剧作精湛的情节构思上。该剧紧紧围绕着一条沟展开人物关系,场景集中紧凑,故事凝练厚重。从人的变化、沟的变化、人和沟的关系的变化,写出了社会的变化,小中见大,相映成辉。同时,新旧两个时代的场景转换自然而巧妙,充分体现了自由驾驭时空的艺术才能。在老舍解放后创作的话剧作品中,《龙须沟》是获得较高声誉的一部,在国内外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是我国50年代初期话剧创作中的艺术珍品,而且在戏剧舞台上也获得了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并曾被改编成同名影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