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抽屉里保存着一本损坏了的《初中生》。每当我看到它,就不由得想起那难忘的一课。
那是一个星期六下午我们197班的班会课。以往的班会,黑板上总是写着醒目的主题,班长早早地站在讲台上准备当主持人了。可这节课上课铃响了,黑板上却干干净净,大家伏在桌子上。我想今天班会可能改自习吧。“起立!”值日生一声喊,只见班主任右手提着收音机,左手托着一叠《初中生》,面带着有点神秘的微笑走上了讲台。“发《初中生》了!”我暗自高兴,同学们也喜形于色。“大家猜猜看,今天班会可能干什么?”老师自然先开了腔。有几个调皮点的同学抢着说“阅读课外书”,“背英语单词”。老师摇了摇头,并从那一叠新书中抽出一本掉了半截封面的,举起来扬了扬说:“谁愿意领这本书?”“领书?新书就被人撕坏了,多难看,我是不要的。”我在心里说。老师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好像在说: 看谁能接受这个小小的考验? 这时我的目光不敢与老师的眼神相碰,便偷偷地看了看全班。开始大家都感到有点突如其来,但片刻,大部分同学都举起手来了。老师满心喜悦地说:“这么多人要,怎么办?谁真想要这本书就得把理由说充分、明白。”
“我是班长,应该以身作则,把好书让给同学。”班长抢先站起来说。
“我们刚学过《人民的勤务员》一文,”学习委员陈刚慢条斯理地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把好书让给别人,不正是向雷锋叔叔学习吗?”
“我有透明胶,我自己拿来裱一下就行了。”
“我是图书干事,损坏的书理应归我。”
“我会画画,可以把封面内容补上去……”
“我写字很快,能迅速把内容抄下来……”
大家争先恐后地说。
“不错! 不错!”老师点头赞扬着每个发言的同学。但不知怎么,老师手上的书就是不肯发下来。我呢,却希望老师早解决问题,免得让自己的思想露了馅。我勉强把手举起来,然而心里老不踏实。
老师将目光移向了我们这个方向。我的心直跳着。我的前面坐着一个蓄平头,被大家认为是不守规矩的同学,他的手早就举得高高的,一只脚已踏出座位一大步,他五次三番地抢着要发言。
“好! 大家听听黄海同学的发言。”
“老师,平日你总认为我纪律不好,今天这坏了的书就归我吧!”
“平日表现不好就该得坏书? 那你会对我有意见。你还得把话说明白,理由说充分些。”
“平日听别人说: ‘雷锋叔叔无户口,三月来四月走’,我要用事实证明这话是错误的。”
黄海的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箭步上前,接过老师手中的书,像得了奖品般高兴。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雷锋精神放光彩”七个大字,然后十分高兴地说:“今天班会是进行一次思想品德小测验,黄海同学应得满分。”随后,老师按下收音机的电键,教室里立即传出“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的嘹亮歌声。
我接过老师发给的新书,脸火辣辣的,呆住了。
猛然间,一个念头跃入脑海。我走到黄海身边诚恳地说:“你能把坏了的书换给我吗? 让我永远记住这生动的一课吧!”
(常维)
【评点】
本文描述了一堂新颖别致、活泼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班会课,的确令人“难忘”。
最难得的是把班会课的进程写得波澜起伏,同学的发言写得精彩生动。这是得益于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认领损坏了的书的可贵精神。“大部分同学举起了手”,“大家争先恐后地说”,不仅写出了“一班”人这个面,而且还营造了班级上进的气氛。两个干部和四个同学是“点”,发言有个性,从不同侧面反映同学们的谦让精神。最后详写黄海的动作、发言,写出了他的个性,他的进步,是“点”中的重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