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僧舍白牡丹二首》咏牡丹诗鉴赏
吴融
腻若裁云薄缀霜,春残独自殿群芳。
梅妆向日霏霏暖,纨扇摇风闪闪光。
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
天生洁白宜清静,何必殷红映洞房。
侯家万朵簇霞丹,若并霜林素艳难。
合影只应天上月,分香多是畹中兰。
虽饶百卉争先发,还在三春向后残。
想得惠林凭此槛,肯将荣落意来看。
唐人偏爱红牡丹、紫牡丹,而白牡丹是不被看重的。晚唐诗人吴融的这两首咏白牡丹诗,其格调不凡之处,正是他一反时俗,为遭人冷遇的白牡丹唱出了赞歌。
第一首诗侧重描写了白牡丹的美丽形象。首联“腻若裁云薄缀霜,春残独自殿群芳”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白牡丹的姿色,揭示了她的精神和品格。“腻若裁云”比喻白牡丹花瓣的细腻光泽和错落有致,“薄缀霜”点染出白牡丹的素艳姿色。“春残独自殿群芳”揭示了白牡丹的谦让与超脱精神。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如果她在初春开放,那将使群芳大为减色。然而她不慕虚荣,不争名利,甘愿为群芳殿后,开在残春季节。颔联“梅妆向日霏霏暖,纨扇摇花闪闪光”两句进一步以浓墨渲染白牡丹的美丽姿色。“梅妆”二字是以梅花比喻白牡丹的皎洁素雅颜色。“霏霏”二字乃云气之盛貌,此处喻花开之盛,特别在“霏霏”之后着一“暖”字,一片芳郁氤氲的繁盛景象被点染出来。白牡丹虽然有着梅花的素洁之色,却没有梅花冷意,给人的是温馨之感。“纨扇摇风”四字写出了花的动态。“纨扇”即白绢圆扇。阵风吹来,花影摇动,仿佛美人手中轻轻摇着的团扇,“闪闪光”三字则给人以转动照人的感受。颈联“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两句是描绘夜色中的白牡丹。月华之下的白牡丹一片皎洁,花光月色难以分辨,只有从地上的花影中才能略微感觉到花的存在。夜静更深,露水凝滞了,这时花的香气更加馨馨诱人了。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月夜牡丹图!尾联“天生洁白宜清静,何必殷红映洞房”两句是说白牡丹天生洁白的本色,她决不追逐时髦的红牡丹去为别人映衬华贵景象。白牡丹的清高品质被揭示出来了。
第二首侧重阐发了白牡丹超脱众芳的高洁品质。首联“侯家万朵簇霞丹,若并霜林素艳难”两句一反时俗,确立了白牡丹的崇高形象。唐人多以红艳妖娆的红牡丹、紫牡丹为贵,而不看重白牡丹。在唐诗中,白牡丹常常是用来托喻不得志的人们。中唐诗人裴潾曾以“独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的诗句为友人不得重用而鸣不平。与他同时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更是借白牡丹倾述不遇之感,诗云:“白花冷谈无人爱,却占芳名道牡丹。应是东宫白赞善,被人呼唤作朝官。”而在吴融的眼里,白牡丹的形象却与前人截然相反。诗人不是站在哀叹的角度写其“冷淡无人爱,”而是以赞美的口吻写其清高无比。诗中以比较的语气说,簇拥在王侯贵族家的红牡丹虽然灿若丹霞妖娆美丽,但与霜林中素洁妍艳的白牡丹相比,还是难以匹敌的。诗句中折射出诗人坚守气节不慕权贵的心灵光辉。颔联“合影只应天上月,分香多是畹中兰”两句是从色彩和芬芳角度进一步表现白牡丹的崇高。花之动人处,无非是一香一色。在诗人看来这白牡丹的色与香非比寻常。其皎洁艳美只有青空皓月才能与之媲美,其馥郁芬芳也只有被誉为花中君子的畹中兰花才能与之平分秋色。颈联“虽饶百卉争先发,还在三春向后残”两句写出白牡丹的谦让美德和坚守气节的情操。至此一个被人格化了的牡丹形象已经完全展现出来。尾联“想得惠林凭此槛,肯将荣落意来看“是诗人的猜想。“惠林”应是人名,不详。就全诗来看,惠林可能是这僧舍的主人。诗人以君子志士的眼光来观赏白牡丹,之后猜想假如这种花的僧人在此凭栏而立,又将以怎样的态度去观赏呢?——会以世俗人的荣衰眼光看待此花吗?结尾一个问句耐人遐思。
总之,这两首咏白牡丹诗立意新颖,意境美妙,耐人赏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