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又题花卉绝句(之四)》咏菊花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菊花·又题花卉绝句(之四)》咏菊花诗鉴赏

林则徐

老圃经霜艳不凋,白衣携酒远相招。

谁知解组陶彭泽,采向东篱也折腰。

这首咏菊绝句,是林则徐六十岁时,于伊犁戍所写的。诗人高度赞赏了经霜不凋的菊花,寄寓了自己的情怀和抱负。

“老圃经霜艳不凋,白衣携酒远相招。”这两句诗正面描写菊花的形象。首句“老圃经霜艳不凋”,写菊花开放的环境及诱人的姿色。严霜过后,百草凋零,然而菊园却依然峥嵘繁茂,毫无凋零的意向。那里的菊花,迎霜怒放,呈现一片艳丽景色! 在严霜相逼的环境中,菊花不但不凋射,反而开得十分艳丽。一个“艳”字,写出了菊花不畏霜欺,凌寒怒放的崇高形象,既鲜明又俏丽。这诱人的姿色实在令人赞叹不已。诗人抓往环境特点,突出一个“艳”字,把深秋里凌霜开放的菊花写得俏丽无比,抒发了诗人对菊花的无限深情。正因为菊花有这种品格,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白衣携酒远相招,”第二句写菊花为贤士们所珍视。携酒赏菊,是人间雅事,然而菊不同于富贵的牡丹,逢时的桃李,深受达官贵人的青睐。菊是一种让荣自持的花,一种耐寒有节的花。只有贤人高士,才对它无比珍重,无限推崇。“白衣携酒远相招”,看吧,那些无功名的贤士们携手并肩,前来赏菊了。古代平民着白衣,因此以“白衣”称无功名的的人,是和身着朱紫的达官贵人相对而言的。这里的“白衣”应指那些无功名的贤士。这些鄙视利禄的贤士们不占时争宠,不趋炎附势,它们的品格,和菊花让荣自持、不畏霜寒的品格有极其相似之处,因此他们推崇菊花,喜爱菊花,当菊花开放时,他们携酒赏菊,是很自然的了。

“谁知解组陶彭泽,采向东篱也折腰。”诗的后两句,侧面写菊花,突出菊花的高贵。诗句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解组”是解下印绶,辞去官职的意思。陶彭泽即陶渊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极其黑暗的社会里,但他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守志不阿,不与统治者合作。他曾作过彭泽县令,因此人称陶彭泽。他作了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几。”即日解职而归。这里的“解组陶彭泽”正用了这个典故。陶渊明独爱菊。他在《饮酒》第五首中,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里的“采向东篱也折腰”,当由此句脱化而来。林则徐引用陶渊明的典故,其意是说,谁能想到,连弃官守志的陶渊明,也对菊花无限崇敬,不惜为之赋诗折腰呢?这就进一步衬托出了菊花的高贵——连陶渊明这样的高士尚且爱菊如此,别人还用说吗? 这菊花不是常人所能欣赏得了的啊!

这首诗先从正面直接描写菊花的形象,再从侧面衬托菊花的尊贵,虽仅四句,却把菊花的品格和价值写得十分明确。林则徐是在咏菊,然而,又何尝不是在咏人!又何尝不是在自咏!咏菊的字里行间,寄寓了自己的情怀与抱负。他禁烟有功,却被贬伊犁,六十高龄,远戍边陲,但却不颓废,不消沉,在戍边垦植中仍积极作出贡献。“老圃经霜艳不凋”,这凌霜怒放的菊花,不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诗人受到了当权者的排斥,丢了官,被发配新疆。但他自信,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的高洁品格,肯定会得到历史的承认。不仅“白衣”人会携酒相招,而且那高洁的陶潜们也会为之折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