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锡《赏菊口占二绝》咏菊花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菊花·赏菊口占二绝》咏菊花诗鉴赏

恩锡



麂眼篱边浸晓寒, 叶如翡翠花如盘。 客中既得襄阳种 (并蒂双头, 出九江、彭泽), 莫怯西风独倚栏。 秋烟漠漠草萋萋,堕粉零红到眼迷 (张云窗 《杨妃菊》诗: “犹作霓裳舞妖态,零红堕粉湿秋痕”)。香影满庭人共淡,一钩凉月浸花溪。

恩锡这《赏菊口占二绝》,第一首说的是,菊花不畏秋日清晨的清冷,在编织成麂皮花纹样网孔的竹篱边竞相开放,群英璀灿。它的锯齿状的叶子颜色墨绿,有如翡翠;硕大的花朵象只花盘。在外作客为官的我,栽种的菊花是来自襄阳的良种,它原出江西的九江和彭泽(二地在长江南岸,地近安徽),每枝都是两朵大花,并头开放,有如象征夫妻相爱的并蒂莲,煞是惹人喜爱。这也使得我不惧瑟瑟风寒,倚立竹栏之旁,久久欣赏这名花,不忍离去。

第二首写的是,深秋来临,在寒烟漠漠、秋草萋萋的氛围中,粉红、淡黄的各色花朵相继凋萎。韶华易逝,岁月匆匆,这些景象映入人的眼帘,使人心醉神驰,感伤不已。夜晚来临,这满庭残菊与菊畔的人影,共同在暗淡的光影下兀立。新月初上,月华照射花溪,更加感到凉气袭人。

这两首七绝,既是“口占”,便是在短时间内随口吟出的,即并非仔细推敲,精心结构之作。但写来仍是颇具功力,表明作者恩锡长于为诗之道。他的诗作很多,常是一个诗题便能一气写出一二十首。

第一首,前二句直接咏菊,“麂眼篱边浸晓寒”,以麂皮花圈斑点形容竹篱孔隙的形状,新颖别致,比喻巧妙;而“叶如翡翠花如盘”一句写得更好,形象鲜明,不落俗套,给人以真切印记。后二句表达了诗人对良种名菊的喜爱赞颂之情。“客中既得襄阳种”和一句注释,便把良种菊花的来源交待得十分清楚而具体。“莫怯西风独倚栏”一句,诗人内心颇有寄托,意味淡雅绵长。

第二首,前二句仍是直接咏菊,同时也对菊花终于萎谢而流露出淡淡哀思。后二句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居官在外,深秋之时更加思念家乡的落寞情怀(这时,诗人恩锡离开北京家乡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因为,秋光渐老,面对眼前景色,最易勾起人们思家念亲之情。但这两句却写得隐而不露,风格含蓄蕴藉,确实收到了良好的借景抒情的效果。

此外,两首诗写得清新淡雅,不事雕琢,语句自然,没有古奥语句,也不寻章摘句和追求典故。两首中各有一二句简单注解,对诗意作一必要说明等等,都是本诗的突出特色。

恩锡诗才敏捷,笔力奔放。紧接这首,又写了四首赏菊的五律,题目是《步翁药房中丞(同书)赏菊小集原韵四首》,也收在《承恩堂诗集》卷四中。这四首诗内容丰富,艺术上也颇成熟,录之如下:



薄雨已成霰,空庭风籁清。

溪声回俗梦,栏影淡秋晴。

不设嘉宾宴,难排久客情。

裴公开绿野,绕座灿金英。



南飞寒雁断,无地可寻幽。

小饮陪枫醉,联吟与月酬。

笔慵余墨在,香冷淡烟收。

篱落嫣然笑,偕谁媚素秋。

挥麈清谈日,盘蔬次第供。

人怀陶令癖,秋绘丽华容。

芦雪前溪卷,茶烟别院浓。

消寒期不远,雅集订残冬。



高低缀千瓣,相对秋兴赊。

胡肆漫沽酒,故园空有花。

香寒霜意重,吟若晚风斜。

莫羡鸡冠种,当筵妒晚霞。



这四首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赞颂了菊花。第一首说,菊花盛开的秋日,最宜设宴接待嘉宾;第二首说,在朋友饮宴赏菊时,最宜乘兴作诗联吟;第三、四首则进一步写了赏菊的种种乐趣。

这四首律诗,较之前二首绝句,便显得写作时间充裕从容,因而能细加斟酌,达到了对仗稳妥,平仄谐协,间用典故,更具有文人雅兴的意味。用典的例子如第一首中“裴公开绿野”,说的是唐朝宰相裴度故事。他品格高尚,操守坚贞,因不满宦官专权而在东都洛阳筑别墅隐居,号绿野草堂;与诸名士觞咏其间,不问世事。在第三首中的“人怀陶令癖”一句,则说的是酷爱菊花的晋代诗人陶渊明。他志趣高洁,不慕名利,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去官归隐。接下的“秋绘丽华容”一句,指此时还适于绘画仕女图。以丽华代指美女。阴丽华,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后,光武尝云:“娶妻当如阴丽华”。还有,张丽华,是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隋兵破金陵时,后主曾带她和孔妃藏避在景阳宫井中,后来此井便名为胭脂并。

由“裴公”和“陶令”两句典故的运用,使人联想到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名作《双调·夜行船·秋思》。在〔离亭宴煞〕一曲中,有“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之句。句中的“黄花”即指菊花。这曲子的主题与恩锡旨相近。由此可见,善于吸取古人名句长处,融会贯通,化为个人之作,既与秋日咏菊相连,又同时微妙地表达了自己胸怀清高,向往隐居不仕的心境。这也是恩锡这四首诗的显著特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