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肯定会有一个结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1.人生肯定会有一个结束

一个人,无论他富有还是贫穷,高贵还是卑微,有两样事情是相同的,那就是开始的生,结束的死。

这个开始和结束,都是人无法选择的。没有人知道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结束。

当我们的人生落下帷幕时,一切都结束了。我们光溜溜地来,同样光溜溜地走,一生奋斗而来的财富、地位和名誉,都无法带走。后人能看到的,也许就是我们墓志铭上的几行字。

既然我们的人生总会结束,总会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为何还苦苦追求、奋斗、忍耐和接受呢?那是因为人生还有很多开始和结束。

为了某种追求,我们选择了开始。然而,一旦我们开始,即使过程无比的艰辛,却很难主动结束,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延续。这就像我们当中的很多年轻人,一边抱怨工作的不如意、领导的刻薄,一边忍受着这种不如意和刻薄,从不敢果断结束这种生活。

这是因为,每一个新的开始,都是从放弃开始。放弃过去的努力和付出,放弃习惯的环境和资源。放弃,对我们来说,就是失去。

没有人愿意失去,所以我们就不愿意重新开始。

这个星期,孙华天天加班,累得近乎崩溃。他原本想周末好好休息、调整已下身心,没想到周五下班时,上司为了一个百万元的订单,命令他陪客户喝酒、唱歌、洗澡,总之要他想尽办法搞定那个能吃、能喝、能玩的秃顶大客户。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乃天经地义。孙华不得不先给自己喂进两片RU-21解酒片,然后陪着客户胡吃海塞。酒足饭饱后,按程序孙华拉着秃顶大客户去KTV唱歌。尽管大客户五音不全,类似狼嚎般的声音把鬼吓哭,孙华还得一脸微笑忍受噪音,不停地为其喝彩叫好。当然,仅仅虚伪地叫好还不够,孙华还得陪着他灌下白色、黄色、红色的液体。然后,孙华孙子一般驾着架着秃顶大客户冲进卫生间,看他“现场直播”……

秃顶大客户尽兴之后,孙华送他回宾馆,已是凌晨2点。

刚进家门,孙华就冲进了厕所,一阵狂吐后,感到浑身难受,骨节似乎全部开裂。

妻子张帆见孙华如此狼狈,无休止的唠叨又一次开始。“没房没车,钱赚得不多,粉身碎骨,混个吃喝。我这辈子算是瞎了眼,怎么就嫁给你这个穷鬼窝囊废。下次再喝醉,就不要回家,死在马路上算了!”

这就是孙华的生活。为了票子房子车子位子,在家门外,他不得不唯唯诺诺夹着尾巴做人;在家,他择良辰摘吉日正式明媒正娶的老婆,即便看见他难受成这样,也没有丝毫的理解和关心,习惯性地大吵大闹责骂不休。

孙华不理张帆,径直走进卧室,衣服也不脱,“扑通”一声倒在床上。他听见张帆的责骂渐渐变成了哭诉,然后悉悉索索地收拾东西回娘家。

自从结婚到现在,张帆上演过无数次离家出走的剧目,孙华每次都是毫无尊严地地求她别走,尽管张帆没有一次真的走出这个家门。可这一次,孙华没有哀求张帆,直到她真的走出家门,“咣当”一声关上沉重的防盗门。

该结束了,不论工作,还是婚姻,都该结束了。孙华为了让母亲满意,娶了家境颇丰脾气暴躁的张帆;为了让老婆满意,放弃轻松闲适的文字工作,开始做他反感的销售。

孙华的婚姻、工作,都是从错误的开始,然后用一个个错误延续。如果他再不结束这种生活,在痛苦的深渊中,他会越陷越深。

他选择结束这一切吗?没有,他不敢,也不舍。他能做的,就是一直问自己,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然后,以他厌倦的模式继续重复。

1996年,英国有一部电影,令当时的很多青少年感动不已,甚至让其中放浪形骸、孤苦无依的那一部分人痛哭流涕。这部电影叫做《猜火车》,里面有一个备受争议、自我放逐的角色马克,马克一方面沉迷于毒品带给自己的快感,另一方面又清楚地了解毒品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他过着混乱的生活,吸毒、抢劫、戒毒,最终,还是结束了所有的混乱,到国外去开始自己的新生活。《猜火车》之所以打动了一代青年,就是因为马克结束了所有的混乱、悲伤、绝望、无序的生活,选择另一个开始。

人生总会有一个结束。既然生活允许我们去撒野,去绽放,去欢欢喜喜的燃烧,热热烈烈的拥抱,为什么我们还要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拒绝结束过去,拒绝重新开始呢?

生命只有一次,迟迟早早都会结束。既然我们已经厌倦了现在的生活,何必害怕再次开始会不如意,何必担心开始后的岁月会艰难?不如尽兴一点,强烈一点,哪怕未来的岁月会有危险有灾难,也要给自己现在的失败一个结束,掀开新的篇章。只有这样,才算对得起自己的人生,才不枉鲜活的活过一回。

没有开始也是一个结束。结束曾经的茫然,结束曾经的碌碌,结束曾经的无措,结束曾经的停滞。结束了这些,我们才能及时开始,再不开始,机遇从我们身边走过的时候,就算我们再拼命向前追赶,得到的恐怕也只有一句话:“亲爱的,请到后面排队去。”

在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段脍炙人口的台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思维,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从小到大,我们就一直在忙,一路上学,进入社会,从死读书的傻子变成穷奋斗的战士,我们是否停下来想过,这,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是不是该结束这样的生活,寻找新的开始了?

写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还写过一本不太有名的小说《薇罗妮卡决定去死》,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2009年在美国公映。女主人公是28岁的薇罗妮卡,她拥有漂亮的脸庞,体面的工作,舒适的住所,生活几近完美,而她本人,却对此充满厌倦。她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痛苦,所以她无法再忍受下去。她决定去死,烈酒兑大把的药片,结果自杀未遂,被抢救了过来。可是,医生对她说,她的心脏功能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她已时日无多。薇罗妮卡陷入了困顿。在医院里,她遇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男病人,两个人决定,在最后的岁月里,好好活一场。于是,他们逃出医院,一起去旅行。最后,相爱的他们终于明白,所有的死亡预言,不过是主治医生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让他们结束死亡的行动,开始新生的旅程。

所有的生命,都会有一个结束,重要的并不是开始是否正确,而是果断把错误的生活结束。

既然我们的生命存在一个彻底的结束,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我们为何恐惧对错误的结束?我们不把错误结束,正确就无从开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