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进入他人“禁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尊重他人的隐,不进入他人“禁区”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如果言语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他人的“禁区”,从而引起隔阂或冲突。比如,一意追问对方深藏心底的不愿启齿的秘密;一味探听对方秘而不宣的私事;穷追不舍地打听对方的经济状况、工资水平,凡此种种,都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表现。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宽容,可以忍受,但长此以往,必生间隙,会导致别人疏远或厌恶你,你和朋友之间的友谊也会破裂。因此,言辞之间应有分寸,一定要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

一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郭被派去外地出差。在卧铺车厢内,她碰到了一位广东姑娘。由于对方先向小郭打了一个招呼,她觉得不与人家寒暄几句实在显得不够友善,于是便大大方方地与对方聊了起来。

在交谈之中,小郭有点儿没话找话地询问对方:“你今年多大岁数呢?”不料对方答非所问地予以搪塞:“你猜猜看。”小郭觉得没趣,转而又问:“到了你这个岁数,你一定结婚了吧?”这一回,那位广东姑娘的反应更出乎她的意料:对方竟然转过头去,再也不搭理她了。一直到下车,她们两个人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小郭与那位广东姑娘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主要是因为小郭在交谈中向对方提出的问题涉及了比较敏感的个人隐私。

所谓个人隐私,简单地说,指的是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宜。在现代交往中,人们越来越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将尊重个人隐私与否视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人际交往中,务必严格遵守“尊重他人隐私”这一基本礼仪。也就是说,在与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权。进而言之,在言谈话语中,对于涉及对方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予以回避。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在闲聊交谈时信口开河,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不管对方如何反应,都依然故我,“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的话,极有可能会令对方感到不快,甚至还会损害双方之间的关系。

在与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时,应当有所不为,对于属于个人隐私方面的话题,尽量不要涉及。一般而言,下列几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常被视为个人隐私,一定要在谈话中注意。

(1)不谈“收入支出”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实际收入,与其个人能力和实际地位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个人收入的多寡,常常被人们看作自己的“脸面”,十分忌讳他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打听。除去工薪收入之外,那些可以反映个人经济状况的问题,例如,纳税数额、银行存款、股票收益、私宅面积、汽车型号、服饰品牌、娱乐方式等等,因与个人收入相关,所以在与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时也不宜提及。

(2)不谈年龄大小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国外,人们普遍将自己的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轻易不会告之于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一般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对于“老”字则讳莫如深。中国人听起来非常顺耳的“老人家”、“老先生”、“老夫人”这一类尊称,在外国人听起来却不是那么礼貌。特别是外国女性,最不希望外人了解自己的实际年龄。所以在国外,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位真正的绅士,应当永远“记住女士的生日,忘却女士的年龄”。

(3)不谈恋爱、婚姻之事

中国人习惯于对亲友、晚辈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时时牵挂于心,但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让一个人面对交往不深的朋友,去老老实实地交代自己“有没有恋人”、“两人是怎么结识的”、“跟恋人相处多久了”、“结婚了没有”、“夫妻关系怎么样”、“婆媳关系如何”、“有没有孩子”、“为什么还不找对象”、“为什么还不结婚”、“为什么还不生孩子”等问题,不仅不会令人愉快,反而会让人难堪。

在一些国家,与异性谈论此类问题,极有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聊之至,甚至还会因此而被对方控告为“性骚扰”,“吃上”官司。所以,关于恋爱、婚姻之类的个人隐私,在交谈中也要尽量避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