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成功和女儿的成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正常的女人只要愿意,都可能成为母亲,这是个很自然的过程。正常的母亲在孩子眼里,大都是最亲近最辛苦最漂亮最值得信任和敬爱的人,这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俗语云:儿不嫌母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件自然的事情变得不那么自然了,居然把母亲分为成功和失败的,优秀的和一般的,幸运的和不幸的,用子女的好坏来评判母亲当得如何……

这使当母亲变得非常不容易了,随着妇女自身意识的不断升级,由女人变为母亲的痛苦历程被渲染得无以复加,成为一种畏途。痛苦自不待言,还有更沉重的责任:同样都是母亲,为什么人家生下的孩子成了神童、天才或什么什么人物,而你生下的却是庸才陋夫?如今已不再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时代,而是龙母想生龙王,凤母想生女皇,鼠母想生凤子龙孙。自己这一辈子没混出个人样,指望儿女出人头地。即便是自己这一辈子算混出了个人样,也希望儿女更上一层楼。人希望下一代超越自己,这是合情合理的。但合情合理的愿望,不等于就是儿女功成名就、升官发财的保票。有些高学历高智商的人就看透了这一点,如果连自己都指望不上,想指望下一代就更靠不住了。为了省却拖儿带女的麻烦和辛苦,干脆不要孩子。于是城市里的“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对责任的惧怕大于对天伦之乐的追求。与此相反的是负不起责任的硬负,其结果是不负责任,有些贫困落后的地区干脆生育不计划,反正一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赶。

世风如此,孩子们的感觉又如何呢?孩子身上的压力并不比父母轻,他们的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不但要承担自身全部压力,还要承担父母转嫁过来的各种压力。而父母的期望值总是过高,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更好的孩子相比,却常常忘记“人比人得死”的古训。

在这种情势下,人们格外需要一种智慧,化解父母及孩子们身上的诸多压力和痛苦,让人生变得自然些,多获得一些做父母或做儿女应该有的快乐。

最近我读了骆晓戈的《母亲手记》,发觉此书具有这般智慧。

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书。时下有太多叫书的东西,是玩虚弄玄、华而不实、花里胡哨、强拉硬扯、敷衍成章的。这本书读了是不会让人后悔的,如果后悔那是因为在当母亲或父亲之前没有读到它。说它实在,是因为它确实有自己的思想和实用价值。当今世界缺少伟大的思想,已是现代人类的共识,也缺少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具体思想,许多冒充思想的东西不过是夸夸其谈、东摘西抄,或在语言上绕弯子、兜圈子,故作惊人之语。这本书的思想来自作者亲身的体验,顺“理”成章,清新质朴。比如:

女性的完善需要付出,要释放自己那份心血和精力,才能得到身为女人的那份生命的享受。但牺牲自己,完全依赖男人,则很容易种错了别人的地……

骆晓戈分析各种各样的女人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对楚文化下的妇女的种种特点,有更精辟的论述。因为她做过“妇女热线”的主持人,对现代妇女的境遇感同身受,坦诚而富有勇气。这坦诚和勇气我想是来自做母亲的自信。骆晓戈是一位不俗的诗人,湖南一家儿童文学刊物的主编,让她感到满意、感到自豪的似乎是当母亲这个“职业”——至少她尝到了做母亲的成功。

每个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都是喜欢模仿的,或喜欢唱唱跳跳,或喜欢在纸上涂涂抹抹。骆晓戈成全女儿的天性,鼓励她乱画。画了就给她挂起来,她的家里永远都在举办女儿的画展。这样做不是为了让女儿将来一定当画家,只考虑对开发她的智力、对她的成长有好处。亚里士多德说过,懂得如何启发才是教育的伟大本领。让孩子自我觉悟,教给她思考的方法,这不是痛苦,而是快乐。不是逼孩子活受罪,而是让孩子享受把物体变为线条的奥妙和乐趣。

尽管骆晓戈的女儿岸子今天已是有点名气的小画家了,在国内获得过诸多奖励,多次参加国际儿童画展,并获得过大奖和某个城市荣誉市民的金钥匙等,但骆晓戈至今也不要求女儿将来非当画家不可,岸子自己对将来干什么也不是很明确。当你问她喜欢什么,她首先说是数学,她喜欢的事情很多,画画、搓泥巴(捏泥人)、唱歌、外出……还有作文,也是她的强项。岸子的发展均衡而全面,她对未来选择的余地很大,她的可塑性很大。

我见过另一类少年成名者,大人雕琢的痕迹太重,为了出人头地,练出一项特长,丧失了童年,像小大人、小人精,熟得早老得就快。人生被夺走一个阶段,生活就不健全,这是成功,还是失败?200年前西方就调查过,在培养儿童问题上过于精细是否有害?可惜至今也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注意,“精益求精”以至拔苗助长的情况时有发生。大人为了让孩子及早地适应大人的世界,往往过早地扼杀了孩子的感觉和想像力,忽视了他们的悟性。事实证明,有许多“神童”成人之后并不“神”,许多伟大的天才青少年时期并不格外出色。

骆晓戈作为母亲的成功,是让女儿有了一个成功的开端,为成功地度过漫长的一生打下了美好而坚实的基础。人生的价值并无统一的标准,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看看岸子的文章和绘画,会明显地感到她看世界看生活都同悟性遭到压制和破坏的孩子不一样,兴趣广泛,富于创造性,快乐而自信。

这样的孩子自立性强,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无疑更具优势——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体能和技能上。

父母爱孩子不必争一时之高下,要为孩子的长远着想。教育的主要职责是“引导意志力”。有什么样的意志力,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也不要老觉得孩子的未来全在父母身上了,每个人一生要接受来自三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社会。儿孙自有儿孙的路。更不要总认为只有父母教育孩子,而孩子不能教育父母,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孩子为成人之父。”《母亲手记》是两方面的记录:母亲培养女儿,女儿启发母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