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搅动了中国的思想界,使老、中、青都动了感情,心里掀起波澜。从“哀莫大于心死”的角度上说,沉默的无声的中国醒来了,民族的心活过来了。
精神遭到过奸污,心灵经受过饥饿的青年人,突然成熟了,变得深沉、锋锐和敏感了。他们探索、思考、怀疑、判断、选择,青年的觉醒具有一种巨大的摧枯拉朽的力量,把生活从落后引向进步。
任何时代,青年都是一股最生动活泼的力量,他们的心总是和时代的脉搏跳动在一起的。从这场人生意义的讨论中可以看到整个时代,表现出青年对国家、民族异常冷峻的幽默感,有时又爱发表议论,对什么事物总有自己的看法。
培根说:“青年人较适于发明而不适于判断。”特殊的生活使这一代青年人必须学会判断,甚至把判断当做在生活中自卫的本能。吃了苍蝇还能不吐吗?谁要是被一个人骗过两次而毫不醒悟,那他活该倒霉。
正如任何理论都不能代替实践一样,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还需要每个人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做出实际的回答。直面人生,总比遇到丑恶的东西装模作样地扭过脸去不看强多了。要有足够的勇气正视现实,我们的国家前面也不全是鲜花和美酒,所有的路都又远又长,青年任重道远,人生的道路并非坦途,还充满艰辛。但是,人生的全部含义似乎就在正和反,美和丑,真和假,好和坏的搏斗中,“不经磨难,就尝不到人生的滋味”,这话不是没有道理。
我去年有幸结识了一批青年作家。这批青年作家引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批青年作家他们都有过一段共同的经历——上山下乡,饱经磨炼。在和他们年纪相差不多,而生活过得比较舒适的青年中,却开不出像样的一张名单来。我决不是说只有当作家人生才有意义,而是想证明正是由于他们经受了许多磨难,对社会、对人生都看得更深刻了,胸中集聚了许多感情,想用笔表达,一发而不可收。
我还在一个单位做过这样的调查,一场浩劫之后,“牛鬼蛇神”的子女中,老实肯干、有出息、有一技之长的,相对来说,比“红五类”和干部的子女要多。我有一个朋友,当初妻子被逼自杀,他被“造反派”抓走,三个孩子无人照管,每天喝玉米糊糊充饥。“四人帮”一垮,三个孩子全部考上了大学。有个作家的小孩调皮捣蛋,功课很坏,他父亲突然遭到批判,他在小朋友中受到了歧视,每天闭门不出,功课迅速好起来,并跳级成了全校的尖子。
我丝毫不主张为了让青年成名就施以灾难。在十年浩劫的年代,大量人才被压抑着,摧残了几乎一代青年的灵魂和肉体,这样的悲剧岂能重演!但是并不等于说今后每一个人都不会遇到逆境,世界并不尽善尽美,身处逆境怎么办呢?这是值得苦苦探索的一个问题。
在深切的痛苦中变得绝望了,是怯懦者;在深切的痛苦中聪明起来,才是智者。在人生的江流上哪里有怯懦,哪里就有耻辱。这里的勇敢当然不是指去杀人放火。面对人生,要在意志上,思想上,心灵上做一个强者。
难道会有什么“命运”吗?它是对灰心丧气者的捉弄,是走过来的失败者对过去的一种自己骗自己的寄托。驾驭命运的舵是不相信命运的,它要一直奋斗下去。到关键的时候甚至要紧紧捏住命运的咽喉,不让它把自己毁掉。
正如“愈概括就愈具体”这一条创作的规律一样,生活中也是有许多抽象的东西,这是人生的“核儿”,生活中的真谛。不管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核儿”是不会变的。因此,用理想来解释生活,就显得灰溜溜,令人泄气;用生活来解释理想,就生气勃勃,五彩缤纷了。理想是生活的黄金,而只有具备像淘金工人在沙里淘金的毅力,才能找得到这生活的黄金。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对人生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责任感。背叛生活,就是背叛自己。还有比背叛自己更叫人悲哀的事吗?
任何个人的悲剧都离不开整个的时代和社会,因此要科学地认识社会和人生,推进社会的改革,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实现思想解放。有人喜欢只从书本上了解历史,一旦看到活生生的历史就被吓坏了。岂不知只有通过自身去了解历史,才能把人生这本书读活。
“一个人的将来差不多总是操在他自己的手里”。对于意志薄弱的人,人生就像一根细绳,在专制、愚昧、冷酷、虚伪面前变得非常脆弱,很容易被碰断。而意志坚强、神经粗硬的人,人生的钢绳越拧越紧,越捶越硬。当然,人生是有许多站头的,每到一站允许转弯,但不能倒退,即使成螺旋形也得向前进。
人生也同历史差不多,有人把历史看得很严肃,有人把历史当成儿戏。嘲弄历史的反被历史淘汰;付出了血汗的,被历史记录下来。
人生也和历史一样喜欢捉弄人,喜欢同人开玩笑。本来应该叫人笑的,却常常叫人哭;本来应该叫人哭的,却常常叫人笑。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勇气,要有主见。
“怀疑”也好,没有“绝对权威”也好,并不全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怀疑是人的一种高贵的品格,是通向真理的阶梯。不怀疑,牛顿发现不了万有引力;不怀疑,瓦特发明不了蒸汽机;不怀疑,爱因斯坦写不成《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不怀疑,人类也还在茹毛饮血。
我们所以热爱生活,并不因为它是一首完美无缺的牧歌。相反,倒因为它更像波澜壮阔的大海,有激流,也有平静如镜之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