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非常善于用人,他们在用人上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如果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那么就请来能人,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你也能成功。无疑凯瑟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华盛顿邮报》是美国首都的第一大报纸,它以独到的见解和勇敢求实的风格而闻名于世,白宫的高级决策者们,每天第一件事就是阅读该报纸。那么谁让这份报纸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她就是有着犹太血统的女强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凯瑟琳是在丈夫去世后仓促接管报纸的。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依然是男性主导的社会。作为一个一直忙于家庭事务的女性来说,凯瑟琳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同那些男人打交道。她不得不小心对付他们,因为他们办事果断,能说会道,有抱负、有远见,信心十足,同他们相处很容易感到自己迟钝。男人本来就够难对付的了,何况他们又不是一般的男人,有时,看起来他们好像是用另一种语言讲话,这使她感到惊恐,感到自己不相称,因为他们懂的比自己多得多。
如何才能让报纸成为人们手边必备的阅读物呢?凯瑟琳知道要让自己的报纸成为人们的阅读物,必须要了解《华盛顿邮报》的问题之所在,然后针对该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经过调查,她发现自己的报纸并不是特别好,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反映问题角度不突出,观点不明确,题材比较陈旧,缺乏引起公众的兴趣的内容,所以销路非常有限。一旦掌握问题以后,凯瑟琳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凯瑟琳知道,要想让报纸成为人们的手边必备的阅读物,必须要有好的题材,而好的题材就需要好的主编,也就是需要一个好的领军人物。于是她开始物色这样的人。经过观察他发现了一个叫希拉德利的人正是她要找的,希拉德利原是《新闻周刊》的主编,凯瑟琳决定把希拉德利安排到《华盛顿邮报》任副主编,并很快提升他为社长。事实证明凯瑟琳的选择是正确的,希拉德利不仅善于策划选题,而且还非常善于发现人才,在他周围逐渐吸引了一批普利策奖获得者。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记者群,《华盛顿邮报》的面目也就焕然一新。
人才有了以后,新闻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根本的改观。由于《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具有准确及时深入客观的特点,成为人们手边茶余饭后的谈资。到20世纪60年代末,该报的财政预算由1962年的290万美元提高到730万美元,工作人员增加了35%,报纸的页数从56页增加到100页,发行量增加了15%,年利润差不多是原来的两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